德证法师
2020年6月23日~11月5日
6月23日
我们修行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那么区别于大小乘的标准在于是否发菩提心,我们能够发菩提心、信愿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我们修行大乘净土法门的总纲。所以发菩提心就是我们净业行人应具的特点。我们众生在生死轮转当中发起的一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随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一起学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愿诸大众同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24日
省庵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十一位祖师,《劝发菩提心文》是省庵大师在涅槃法会上所撰写的。是省庵大师带领四众弟子思念佛的恩德,报答佛恩,所发起的菩提心之愿。省庵大师是参禅开悟的,而他最后全都导向念佛、修行弘扬净土法门。在临命终时说:“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25日
我们净土行人,号称大乘行人,发菩提心是修行大乘佛法的先决前提。不发菩提心而修行大乘佛法无有是处。菩提心包含着智慧、慈悲和方便。但是我们往往是说发菩提心,却很难真的发菩提心,大多数时候都是嘴上说说,心里发的却是求名求利的心,或者贪嗔心,人我是非的心。要真正从心里把这个菩提心发出来还是有点难。所以我们要学习这个《劝发菩提心文》。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26日
《佛说无量寿经》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观无量寿佛经》云:“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净业三福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从净土经典中知道,我们净业行人为求上品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世尊尝言:“菩萨初发心,即成正觉。”发心就是发愿,这说明了菩萨发愿的重要性。菩萨发愿求生净土,上求下化,终必得证菩提。所以我们学习发菩提心很重要。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27日
我们初受三皈依时就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菩提心。我们净土行人“厌离娑婆、欣求净土”就是菩提大愿,由于厌离娑婆,是对八苦交煎的众生,以及由众生所受苦难的烦恼来生起的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要学无量法门,成就无上佛道,然后才能度众生。站在净土法门的立场来看,深信切愿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28日
《华严经》云:“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乃一切众生本具,也就是我们都具有这种菩提觉性。但是在众生的角度而言,菩提觉性被我们的烦恼和执著所覆藏。那么,我们要把这个菩提觉性显发出来,上根利智之人,可以自觉;而我们烦恼众生却需要佛菩萨、祖师大德劝发,我们才能知道娑婆世界的苦难,知道佛道的尊贵,知道众生本为一体,应该成佛度众生,通过对佛法的了解,对菩提心的了解,才能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所以省庵大师才从十个方面劝我们一定要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29日
发菩提心是修行大乘佛法的先决前提。我们修行大乘佛法,不同于声闻乘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发菩提心。省庵大师以他的悲心,劝勉我们这些净业行人发菩提心,因为他知道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发菩提心功德殊胜无比。《华严经》中弥勒菩萨广为赞叹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犹如明灯,能生种种法光明故……”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修行念佛法门,要懂得菩提心的尊贵,《佛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观无量寿佛经》上三品往生都要发菩提心。我们多少念佛的人,有几个能够发出念佛、往生、作佛、度众生的心了呢?所以省庵大师殷殷劝告我们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6月30日
要修大乘佛法得种种利益,首先要安立在菩提心上。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大乘佛法,无有是处,所以这个菩提心,它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大乘行人修因证果的全过程。《佛说无量寿经》法藏比丘云:“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菩提心含藏了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由于菩提心的缘故,我们才能开发自性的智慧,显发自性的慈悲。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日
《普贤菩萨行愿品》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我们念佛行人欲求上品往生,必须要发菩提心,要发成佛度众生的愿。为了度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必须发愿作佛。如果离开了众生,我们发菩提心也没有依托之所。没有众生我们不能成佛。法藏菩萨在因地发四十八大愿,他每一愿都是为了度众生的,每一愿都包含了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修行大乘佛法的标志。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日
我们念佛行人,佛说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是因为我们念佛行人发的心是往生净土的心,是成佛的心,所以我们是大乘佛法的第一弟子,我们念佛行人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念佛的本怀是为了求生极乐世界,是为了成佛度众生,不能把念佛的功德求来世福报,求人天福报,更不能像有些人那样,拿念佛的功德去求生三恶道。所以这个发菩提心就显得尤为可贵,这个菩提心一发起来,我们对于念佛就会更加有信心愿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3日
我们来看《劝发菩提心》正文,一天学一点点: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
这是省庵大师在涅槃忏摩法会上的一个开场白。省庵大师非常谦虚,不像现在有些人自称大师、高僧、上人、有啥神通等。他自称“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是他的法号,“泣血稽颡”,就是流泪到出血,至诚顶礼,这是非常恭敬,大慈悲心“哀告现前大众”,用这样的悲愍心,来告诉四众弟子,“及当世净信男女等”,请大家发慈悲心,稍微集中一点注意力,听我和大众分享。
通过这段话我们来看祖师是如何的谦卑,祖师深刻的感觉到末法四众弟子不能发菩提心,唯恐大家失去了学习大乘佛法的利益。完全是祈求大众的恳切态度。这样的悲心,还不能感动你我吗?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4日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发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原动力,省庵大师说按照佛经的教导,入佛道的要门就是要先发菩提心,如果离开了菩提心,那就是求名求利求五欲六尘去了,那就逐渐退失了道心。修行佛法,就是要先立菩提大愿,我们来看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大愿,释迦牟尼佛发五百大愿,药师佛发十二大愿,诸佛菩萨成就都是靠菩提大愿为动力。所以说“愿立则众生可度”。只要我们菩提心发了,佛道就一定能够成就。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5日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如果一个大乘行人,不能发广大心,这个广大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坚固愿就是众生无尽、我愿无尽的菩提愿。纵然经过了微尘数劫的修行,还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虽然是在修行,但总是徒劳辛苦。《华严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菩提心尚且如此,何况是未发呢?修行大乘佛法的人,这个发菩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6日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
这是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上来讲,世间人也讲发心、发愿,那么修行人也讲发心发愿,发心立愿的内涵非常广泛,我们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或者把正确的发心认为是错误的,往往容易迷惑颠倒。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讲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如果没有祖师加以指点,我们修行人就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发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7日
“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省庵大师先指出这八种发心的样貌,有邪就有正;有真亦有伪;有大乘发心亦有小乘发心;有偏亦有圆。这八种发心,互相对应。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后面我们再详细了解。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8日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这里是具体来介绍邪心,立邪愿的相状,世间有一类修行人,虽然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想修行、也发心修行。但是不在心地上下功夫,只是想通过修行的方式来获取名闻利养(这是不是很像我们一些人啊?)心向外求,或者贪图现世的享受,利用佛法来为自己索取享乐的资本,或者贪图来世的果报,不是真心求解脱,这样的发心呢,就称为邪发心。我们念佛行人,你去好好念佛,信愿求生净土,那么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9日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我们来看看如何是正发心。省庵大师这里说,一个大乘行人,不应当求名闻利养,也不求现世五欲的快乐,各位,以今生持戒、念佛、修善的福德去求现世的福报,或者感得下世人天福报,实在是太愚痴颠倒了。那么应该怎么做呢?祖师说:发心只为了生脱死,为了成就无上菩提发心,这样的发心就叫“正发心”。那么作为一个净土行人,我们念念求生西方净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才是“正发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0日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
当我们真正发起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之后,要心心念念不间断、不忘失,华严经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念念谨记,就能自然而然地放下我执,当这样发心的时候,每个念头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就能够使我们具有甚深的智慧,不至于退转。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1日
“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真发菩提心之人,闻到佛道长远,不仅不生退怯之心,而且生稀有难遭之想,会更加勇猛精进地去修行。尽管众生难度,真发菩提心的人,不会因为困难而退悔,也不会像我们有些人一样产生厌烦心,我们有些人直接就是还要把这种厌烦心表现淋漓尽致。真发菩提心的人,哪怕是攀登万仞高山也必须要登顶,登九层宝塔,也一定要到达塔顶,这是比喻我们发菩提心一定要成就佛果。一个发大乘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到达目标而后已,不到达目标一定是不屈不挠,这样的发心就叫发“真”心。我们净土行人就是发心求生净土,成就佛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2日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这里讲虚伪的发心。虚伪发心的人,认识不到自己的罪过,反而认为自己什么都对,有罪过不忏悔、不除灭,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不让别人知道。内心浊染贪瞋痴,而外表又显示很有修行,持戒很清净的样子,这样就是内浊外清。由于内心的罪过没有忏除,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可能看起来还非常勇猛精进,但是由于发心不真,过不久就会懈怠放逸。我们有些人也许开始发心是想修清净的佛法,但是因为夹杂着贪求名利的念头,虽然也修种种的善法,但是这些善法被种种烦恼恶业所污染,不能成就清净无漏的功德。虚伪的发心是我们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我们也要好好反省自己。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3日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一个真正发广大心的佛弟子,绝对不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以度化众生,必须扩展自己的心胸,不分种族、亲疏、敌友、难易,普遍的去救度一切众生,《普贤菩萨行愿品》恒顺众生愿中说:“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我们应发愿无量无数的众生都度尽了,然后自己这一度生之愿才尽。地藏菩萨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发广大菩提心的行者,在菩提大道上绝对不可得少为足,必须“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像这样的发心,才算发广大心。所以,我们不发心则已,发心就得发成佛度众生的广大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4日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这里所说的小,是修行小乘佛法的行者,能够观察三界内的所有苦况,犹如在牢狱里受诸痛楚一样。因此,他们出离三界的心也非常殷切,不愿片刻留住在三界中。小乘行人也知生死是真正的冤家,要求出离的心,自然就万分的迫切,但是专注于要求自己的解脱,无暇去度化众生同得解脱。站在解脱方面来讲,厌离三界,厌离生死,不仅无可厚非的,还是极为稀有难得的,但是站在菩提心的角度来看,只顾自己出离三界,而不在意众生,这样的发心不够广大,是名为小。故《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都是说应该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5日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站在圆顿一乘教理中说:众生是菩萨心内的众生,菩萨是众生心内的菩萨。也就是说众生与菩萨原本是一体,菩萨所度化的众生,是菩萨自心内的众生。可是权乘菩萨以为都在自心之外有众生可度,如果菩萨以为众生是心外的众生,那众生的种种烦恼苦痛,就与自己无关痛痒。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很容易退失菩提心。权乘菩萨,不但以众生为心外的众生,亦以佛道为心外的佛道。因此,在发愿愿成无上佛道时,也在向心外去求佛道,殊不知心外根本无佛道可成。由于不把众生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权乘菩萨不能以空无自性的智慧,来泯除分别知见,不解心即是佛,来忘掉成度功勋,如是发心,虽则度生成佛,名之为偏。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6日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这里是讲圆融的发心。圆教菩萨发愿:“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佛道誓愿成。”用智慧观察,知道众生乃是自性里面的众生,了解自性跟佛、众生无有差别,一体不二,所以愿度自性本具的一切众生;佛道也是自性本具的,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念心中具足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不见一法离开我们的心性而另外存在。我们的心空无自性,是没有实体的。空无自性的这一念心,比喻成虚空,没有边际;我们的愿也是空无自性如虚空,我们的行持也空无自性如虚空,那么证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你不要执著它是实有的东西,它也是空无自性的。故《金刚经》:“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时亦无有一个空相可得。所以要了知这个发心、立愿、修行、证果都是空无自性的,不要执着。发心是无发而发,无愿而愿,无行而行,无证而证,这样了知空无自性的发心,就叫圆教菩萨的发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7日
“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
我们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净土行人,了解了以上这八种发心的差别形象,就能对这八种发心,去思惟,去比较。了解发心的差别相,知道什么样的发心才符合我们净土行人。我们知道了这八种发心,哪种发心是好的,哪种发心是不圆满的。则可以知道取舍,净土行人通过学习发菩提心的内容,就能够发真实圆融的菩提心。如果不了解,发了颠倒的心,那就远离了发心的目标。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8日
“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
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我们发心不正,那结果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的发心,儒家讲内省,佛教说反观,就是审查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发心当中,是邪的发心还是正的发心;是真实的发心还是虚伪的发心;是大乘的发心还是小乘的发心;是偏执的发心还是圆融的发心。这些需要扪心自问,别人是看不出来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19日
“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
省庵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取舍,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不会去求名闻利养,求人天福报,对邪的发心,虚伪的发心,小乘的发心,偏执的发心,肯定是要舍弃的;对于正确的发心,真实的发心,大乘的发心,圆教的发心,肯定要毫无条件地保留下来。这样去取舍,这样发菩提心,才叫真正发菩提心。我们净土行人一定要具有了生脱死、圆成佛果、度一切众生的本怀,唯有大乘菩提心发起来了,才能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无愧于大乘行人的发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0日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
前面省庵大师谈到了菩提心对修行佛法的重要意义,这里赞叹菩提心是诸善中王。无论世出世间所有的善法中,菩提心是第一的。它能够领导一切善法,能够超越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的利益,能够令行人证得大乘的涅槃。站在因果的角度来看,发起菩提心也需要因缘,由于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发起菩提心的因缘亦不同,这个因缘很多,省庵大师在所有的缘里概述了十种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1日
“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
哪十种发心因缘呢?这里省庵大师给我们指出来十种因缘,佛恩、父母恩、师长恩、施主恩、众生恩,前面这五种都是从报恩来谈,由于报恩的心,把菩提心发起来。后面五种主要是从自己的生死之苦、内在的佛性、忏悔业障、求生净土、令正法久住这几方面把它展示出来。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2日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
这是发心的第一种因缘,感念佛恩,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众生有深重的恩德,但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并不懂得报恩,我们通过学习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可以了解一下佛恩深重。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三界火宅?他因为不忍众生遭受剧苦,以他的大悲愿力来入火宅之门来救拔众生,释迦如来最初发菩提心,就是为救度我等愚痴众生,经无量劫修行六度万行的菩萨道,经受了种种的苦难,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成佛以来,常常来此娑婆世界示现成道,教化一切众生。彻底彰显了释迦牟尼如来的悲心切愿。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3日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为救度我等众生,佛陀历劫以来积功累德,不惜献出生命,尸骨堆积起来超过须弥山、献出的鲜血多于四大海水。我们无明愚痴,不顺佛教,造作种种恶业,无有出期,然而佛陀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的救度。当我们迷惑颠倒造作五逆十恶的罪业时,佛陀哀悯我们的无知,佛陀知道我们的佛性依然,用种种方便教诲我们不要造五逆十恶的业,因为造恶业一定要下三恶道的啊。而我们却是无明,暗钝,愚痴,对佛陀方便教化不相信、执迷不悟,然而佛陀哀悯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不放弃,哪怕有一念的善心,都成全我们解脱。就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以恶业故应堕地狱,称佛名故,念念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4日
“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
佛看一切众生犹如独子,如罗睺罗无二。当我们造作无量恶业,堕落地狱的时候,佛陀亦无量方便施以救拔,然我辈业障深重,由于业力故,并不接受佛的救拔(不是佛陀不救,是我们不接受,明白吗?)佛陀悲悯我们,他也跟着下地狱,要代我们受苦,要在地狱里面教化我们(大家看地藏经就知道佛菩萨的悲心。)我们乃至一念善心都不能发,相当于屏蔽了佛菩萨的慈悲心。若一念间,能够皈敬三宝,必然得到救拔。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5日
“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受完地狱罪报生到饿鬼道,饿鬼道苦报受完生到畜生道,畜生道苦报受完了以后生到人道,生到人道还可能是盲聋喑哑。那么我们生到人道,是承宿世的善因,还能六根俱全,得暇满人身,这是修道最好的机会,如今我们又听闻了佛法,这些也是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是佛陀无数世的慈悲救拔。佛陀也根据我们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施设种种善巧方便,令我们种善根。有求人天福报的心,佛陀就给讲五戒十善;有修出离世间自了的心,就教我们修四圣谛八正道;如果我们发了大心,要修菩萨道,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给我们成佛的法门,以一佛乘来种成佛的善根。这是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方便,随顺因缘,令我们走上成佛之路。佛陀同体大悲、悯念众生,无有分别地救度我们,这就是佛陀的恩德。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6日
“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
有一首偈语是这样说的:“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道,开始了度众生的四十九年说法,初度五比丘,后来往于印度南北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想到佛陀在世时,我还不晓得沉沦在什么恶道里,没有亲聆佛陀的教示,真是佛世难遇。等到佛陀入灭三千年了,我们才承宿世因缘得生人道,听闻佛法,但是佛已经灭度了,看不到了,正法过去了,像法也过去了,只剩下末法了,我们生于末法、罪业深重啊。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7日
“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
这个是省庵大师的自问,当然也是表达了我们的心里话。佛陀住世的时代,我们到哪里去了呢?我们由于在六道轮回,估计沉沦在三恶道里面去了,或者生到了边地啊。不要说佛陀在世,哪怕我们能生在祖师辈出的时代,也能修行成就啊。然而我们直到末法时期才生到人道,才听闻佛法,才有幸承宿世的微因出家。在家纵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三世诸佛都是因舍家修行而成佛的。所以能够在末法时代做一个出家人,这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缘的,这是宿世的功德,以及今生的发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8日
“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
到了这样末法时期,我们无缘见到佛陀的紫磨真金色,这是自己宿世的业障使然,我们宿世没有修见佛金身的善因,所以就有障碍,不能生于佛世。但是好在我们还能听闻佛法,还能亲近三宝,见到佛像,还能礼拜佛陀的金身舍利,这是值得庆幸的事。能够拜到佛的舍利,是能够得一切福,灭很多罪。因为佛曾发愿,以他的悲愿在他涅槃的时候,碎他的金刚身而成舍利,来为末法的众生作大福田。所以省庵大师在涅槃会上,礼拜佛舍利,发此感叹。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29日
“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难喻。”
如是思维,思维以上所说种种业力,思惟宿世还种了点微弱的善根,如果不是宿世种了点善根,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今生得人身,闻佛法,乃至有幸见到佛舍利,能够出家修道。说明我们还有那么一点点福报和善根。如果不是有这点善根能够听闻佛法,我们就不知道佛陀的恩德深广高厚,用山岳丘陵来比喻,都难以比喻佛陀的恩德之高厚。因为听闻了佛法才把我们幽暗闭塞的心灵打开。所以我们要懂得知恩报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30日
“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
佛恩浩荡,如何报答?唯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足以报答佛恩。我们要成就菩提,传播佛法的甘露法雨,来救度一切在苦海当中沉沦颠倒的众生。如果不是这样,纵使粉身碎骨,千百万劫,也不能报答佛陀的深恩。这是我们发菩提心的第一个大因缘。这是为报答佛恩故,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7月31日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
这里开始是讲念佛母恩故而发菩提心。我们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所以父母对我们有莫大恩德。父母生养我们殊之不易,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我们养大。母亲怀胎十月,在胎中是借助母亲的营养、血汁,才能够使我们的六根完具;一朝分娩,冒着生命危险换来了我们的生命,然后哺育我们成长,在最初的三岁之前,由于我们不懂事,拉尿都是不能自控,都是母亲替我们处理,特别是过去(现在有尿不湿好一点),尿床了,母亲睡在潮湿的地方,把我们放在把干的地方。我们喝着母亲的乳汁长大,那是血液产生的精华,等到稍稍能吃点东西,好吃的都给我们吃,不好吃的都自己吃下去。父母恩重不止于此,为报父母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日
“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
我们佛教经典里面也是非常提倡孝道的,经中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我们(这里省庵大师主要是说出家人)长大成人了,本来父母是指望能够建功立业,能够继承自己家族门风,能够供养父母,承嗣祖宗遗风的。现在我们既已出家(这是对出家人说),对父母更要感恩,一个出家人要思惟父母的恩典,第一,养育自己是大恩。第二,是能够割亲忍爱,允许我们出家,这是天大的恩德。然而我们在出家人里面做的怎么样呢?很惭愧呀,所以说“滥称释子,忝号沙门。”沙门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如果我们不真心去修行道业,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对不起父母允许我们出家的恩德。惭愧啊!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日
“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
我们出家人对父母不能尽到世间的孝道,“甘旨不供”。在家人需要供养父母日常生活用品,出家人做不到;然后父母祖先的祭祀,也都由于我们在外面参学修道也做不到。父母生前不能赡养他的身体,父母临死的时候我们又不在家,由于自己修行不好,也不能引导父母的神识超离三界六道。无论在世间法的孝道当中,还是在出世间法里面都不能利益父母。这是如何的惭愧呀。父母允许我们出家,无非是让我们能够修道成功,能够利益父母祖先。但是我们反省自己无论世出世间,我们都做的不好。这样不认真修行,真是愧对父母,重罪难逃啊!出家人不得不慎!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3日
“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
到这里是讲发菩提心的第二种因缘,报父母恩故。如是这样的思维,我们就唯有发菩提心,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才能把我们不能尽世间孝道的责任的事情弥补起来。要让父母得到出世间究竟的解脱,这才是佛门的大孝。很多人也认为出家人不讲孝道,那是只看到了世间的小孝。作为一个出家人,不仅要给父母,乃至要给生生世世的父母以究竟的利益,能够让父母出离三界轮回,这就是佛门大孝。我们要发出百劫千生都不间断的修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佛道的心,在十方三世无量的空间和时间来普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不仅是这一生一人的父母能得到拔济,而且是人人父母都能超升。这就是佛教广大无碍的孝道。这是第二种发心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4日
“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
这是劝发菩提心的第三个因缘,念师长恩。师长包括教我们世间知识、技能的老师,以及出世间佛法的善知识。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父母虽然给了我们生命,如果没有世间的老师传道授业,我们可能连怎么做人、怎么生活、怎么工作都不知道;如果没有出世间的师长给我们弘扬佛法,就不了解佛法。不了解佛法,就不能把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运用到生活之中,无法解脱烦恼直至生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5日
“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
如果没有世间师长的教育,那就不知礼义,如果我们没有一种礼义文化,几十年的浑浑噩噩,愚痴生死,我们跟禽兽有什么差异呢?如果没有出世间的老师教我们了解佛法,不了解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不了解佛法究竟解脱的意义,那就对佛法生不起好乐心,也不会去修行佛法,那么我们和俗人有什么两样呢?作为一个修行佛道的人,真要了解佛法,修行佛法,才能区别于俗人,否则还是为五欲六尘所束缚,虽然号称修行,其实与俗人也没有两样。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6日
“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儒家礼仪,我们都不能学会,只能够“粗知礼义”。佛法大海,浩瀚无边,我们也只能了解那么一点点,就叫“略解佛法”。现在身为比丘,袈裟着体,形象上是一个比丘。披坏色衣,着解脱服。反省自己,实在惭愧。出家人受沙弥十戒,或者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或者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乃至于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这些就是戒品沾身。没有世间师长,不知礼仪;没有出世间的师长,连剃度出家都做不到,没有受戒三师、七证,如何圆满戒体?这些恩德,都是由于师长的教诲和赐予。如何不念师长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7日
“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在于是否发菩提心。那么小乘行人不发大乘菩提心,只是求小乘的佛果,得阿罗汉果位,了三界的轮回。这个只能自利,就难以报答今生乃至多生多劫师长对我们的恩德。唯有发大乘的菩提心,才能普遍、平等地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为了报答过去现在众多世出世间师长的恩德,就一定要发菩提心。成就菩提道才能广利一切众生,当然也就包含了我们的师长。这是省庵大师所讲劝发菩提心的第三种因缘——报师长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8日
“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
这一段话主要是对我们出家人说的,施主(所有善信之人)供给我们所需。所以感念施主恩。依照佛陀制戒,出家人不能蓄有私人财产、不能经商、不能务农、不能做工、不能算卦、看相等一切邪命自活。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家人托钵乞食,一方面让比丘通过托钵给众生结法缘,为众生提供福田;另一方面让比丘远离对食物的操作、操劳,就能够安心在道业上;同时还能通过托钵乞食来修行,降服我慢心。这个托钵的制度,到了中国以后就只能随顺国情,现在都是自己做饭了。就是寺院的一切开销度用,也全靠所有的善信、居士、菩萨们来供养啊。所以施主对于四众弟子的修行弘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恩德很深,所以要念施主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9日
“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须,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
我们出家人一定要思维十方善信施主的恩德,一切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居士善信给我们供养,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劳力、技能去交换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有这是私有财产的想法。每天的三时粥饭(当然按照佛制应该是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但是现在我们根性差了,报体不行,很多人也用一日三餐。)四季的衣服,疾病时所需要的药物,还有卧具等日常用品,都是信众施主劳力换来的,然后供养给我们,所以我们要思惟到这个出处,它是非常不容易的。心存五观第一就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每天吃饭睡觉都要想一想,如何不求道,安可须待老?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0日
“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优悠卒岁。”
其实很多护法善信、居士家庭并不富裕,特别是省庵大师那个年代,很多都是贫困家庭的善信。可能他全家一年都难以糊口,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发心护持三宝,我们作为出家众,安坐在寺院,接受善信恭恭敬敬地供养的饮食;善信菩萨好衣服自己都舍不得穿,自己都穿的是很破、很旧的衣服。却发心供养出家师父,我们知道珍惜了吗?所谓“寸丝寸缕当念物力维艰”;居士善信住的房子是“荜门蓬户”,却要供养三宝建设,让我们住得非常的舒适。面对虔诚的信众,我们要怀着什么心啊?要有感激心,感恩心啊!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1日
“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
通过前面的一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檀信供养出家师父的不易。善信居士把辛劳得到的一点点报酬拿来供养给我们出家人,让我们身心安逸,为的是什么?我们接受这样的供养能够安心享受吗?我们如果不好好修道,感觉到心安理得地接受供养,是于心不安,于理不顺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2日
“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三宝是福田,信众供养三宝的功德是很大的。站在出家人的角度来说,一定要依据佛制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悲智双运、福慧双严,成就佛道才能使施主种上福田,才能使一切众生得到自己的福德智慧的恩赐,这样就能够报答施主的恩德。否则我们得到居士供养之后,不发菩提心,不去修道,放逸自己,贪图享乐,那就真的是恶报难逃了。这是劝发菩提心的第四种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3日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
前面我们讲了“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施主恩,”现在是说报众生恩,《梵网经菩萨戒本》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普贤菩萨行愿品》讲:“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我们和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在无量生命轮转的过程当中,在生生世世的流转当中,互相都曾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彼此有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4日
“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
这里就要引起注意了,所谓“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我们今生不好好修行,来世可能就是披毛带角,到那时子孙后代也不会认识我们了。我们没有宿命通,现在虽然不能知道和众生过去是什么关系,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生生世世互为父母子女。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怎么能不报众生恩呢?我们与九法界众生都是这样的关系,这里说得是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吃各种肉,谁知道不是在吃我们过去世父母兄弟呢?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5日
“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小时候离开了父母,等到长大成人了,回到故乡,父母都认不出来了,人长大了就会变样了,容貌也都忘了,何况是宿世的因缘呢。过去世互为父母子女,但是到了今生已经改头换面,即便都生而为人,也都对面不识,何况生到不同的道中呢?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6日
“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
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亲人,或者无明造业,堕落到地狱、饿鬼道之中,在地狱、饿鬼道里面号呼、饥寒的这种痛苦,我们谁能知道?又向哪个去哭诉呢?我们虽然不能知道,虽然没有体会(我们也曾经历,只是忘记了。)但是我们去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就知道恶道众生的种种痛苦,也知道他们希望亲人能够福力救拔。我们也有救拔他们的责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7日
“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
如果不是佛经里有记载,我们就不能了解这件事情;不是大觉正遍知的佛陀,不能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有些不信因果的人、邪见人,就会歪解;邪见人一般有两种邪见:一种是“断见”,一种是“常见”。“断见”就是断灭见,认为没有来生后世,人死灯灭,不相信有因果轮回。还有一种是“常见”,就是今生为人,生生世世也是为人;今生为畜生,生生世世是畜生。邪见人是没有办法了解佛法真义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8日
“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发菩提心第五因缘也。”
所谓“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在菩萨眼里这些蜎飞蝡动之类都是过去生的父母,虽然牠们这一期是微小的生命状态,然而牠们一念的佛性,跟我们人道、天道,以及跟十方三世诸佛,是平等无二的,并且众生未来必定成佛。每每思及这些众生都是过去生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我们就会常怀报恩心,常念诸佛恩,怎么敢去伤生害命呢?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19日
“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
前面五种因缘都是从报恩的角度来劝发菩提心的,包括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施主恩、报众生恩。
我们来看这一条,是讲念生死苦,由于我们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才会经历无量的痛苦,我们生命的苦是来自于轮回,生死轮回才叫大苦。我们轮回道的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就是在轮回道中,不能解脱,不得出离。但是我们观察不到,觉悟不到,引不起我们的警觉。幸亏听闻佛法才能知生死轮回苦。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0日
“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
省庵大师首先教我们去思惟生死轮回的苦,我与众生从无量劫以来,造作了无量的善恶业,随着我们业力的显现,经受种种的果报,导致了或天上、或人间、或畜生、或饿鬼、或地狱的苦难。永远地在生死轮回当中,不能出来,不得解脱,轮转不休。在无量劫的轮回中,我们可能会经历片刻的天上人间,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在三恶道受苦。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1日
“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洋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
我们读《地藏菩萨本愿经》都知道,我们刚刚才从地狱道爬出来,复得人身,但是我们造恶的习气比较重,造作种种入地狱的恶业,所以“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黑门、铁窟就是指地狱,铁围山内有无量地狱,所谓大者十八,地狱是黑暗的。刀山剑树、饥吞铁丸,渴饮铁汁,烊铜灌口,利锯解身,才得身死,风吹又生,再来受罪,无有间断,种种罪报,说之难尽,这个大家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就能了解。这个地狱的罪业刚受完,或者承地藏菩萨救护,从那里早上出来了,但是造业习气不断,所以晚上又回去了,形容我们人生苦短,却造业无量。若不出离,真是万死千生,常在地狱。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2日
“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
这一段和上面一段一样,都是说地狱罪报之种种苦,首先是八热地狱的痛苦。猛火城中,煎熬盘里,所谓上火彻下,下火彻上啊,这个嗔恨心很重的人,其实就像生活在猛火地狱,气得火冒三丈,自己烧自己,无比的煎熬啊。接下来就是八寒地狱的痛苦了,冰冻似青莲蕊结,似红莲花开,这是冷到极致啊,浑身寸寸皲裂。无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十八大地狱、五百小地狱,地狱的名称无量,所受的种种苦刑也是无量,这都是造作种种恶业的果报。所以“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地狱受苦的时间,是非常长久的,造恶的果报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3日
“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这样的旋出旋入,令狱卒都不得清闲;阎王爷本意也是想不令众生堕落地狱,“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但是众生受苦的时候就后悔莫及,等到刚刚脱离恶道,又会去造作种种恶业,好了伤疤忘了疼啊。“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是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恶习难改,所以多堕恶道。这是对我们多好的警告啊。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4日
“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
站在因果通三世的观点说,被人鞭挞的驴子,谁能知道它不是赶驴主人过去生中的母亲?,牵著一只猪去就屠时,殊不知被屠的这头猪,也许就是过去生中的父亲亦说不定,怎么可以随便杀而食之?文王吃自己儿子的肉尚且不知不觉,何况我们普通的人?前生父母,也许今生堕在畜生,世人当然多不认识,于是杀而食之,习以为常,这就是凡夫。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5日
“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
由于无量劫来各种因缘交错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过去生中,或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到了今生,也许就成了互相仇视的一对冤家;反过来说,在过去生中,自己的一个大仇人,到了今生却变成了自己的子女,这就是平时说的“讨债还债,无债不来。”还有就是在‘过去曾经是自己母亲的,等到改头换面再来做人时,反而变成了自己的妻子,你说这个变化多大?旧曾做过自己的父亲的,现在来做人时,反而作了自己的丈夫,总之是各种乱象,可惜我们没有宿命通,没有天眼通,若以宿命通来看,就会觉得很羞耻和惭愧;若以天眼通来看,就会觉得很好笑很可怜。这个无始劫以来的轮回,我们一直是这样颠颠倒倒。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6日
“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
这一段话是讲我们从生到死的苦。一入胎中,即等于投入粪秽丛中,胎儿处在这不净的胞胎里,要经过十个月的时间,然后才得出胎。分娩之时,胎儿的整个身体,是头下足上的颠倒著,及至呱呱堕地,头是倒置而下,这样来看,人出世时,是十分可怜的。当其在年幼之时,懵懂无知,即东南西北的方向,也没办法辨别清楚。一旦到了长大之时,根境相接触时,心识有所辨别,很容易生起贪欲之心,由此会有贪嗔痴慢疑引起的种种烦恼。诚如古人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很快的就又迈入老年。一入老年,疾病就跟著而来,“看看鸡皮鹤发,渐渐老态龙钟。”不但老病接踵而至,无常也随之而来。生命又要进入下一个轮回。看似漫长的人生,其实恰如白驹过隙。今生不解脱,转瞬成后世。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7日
“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
这一段是说死时的种种痛苦,所谓一息不来、即成永诀,无常大鬼,不期而至,从生的开始就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是自然法则。人体有四大组成,也由四大分解而亡,临当死时,由于四大分张,风火交煎,神识就随之崩溃而呈混乱状态;因风鼓动火,火乘势而炽然,身上的水份,自然被蒸发,而变为干枯了。没有一根毛孔不感到似被针钻一样的难受,没有一窍不似被刀割一样的难受,针钻刀割,苦痛不堪!一个人死时,比乌龟脱壳倍加困难,神识离去人的躯壳,在第八识将离而未离时,濒于死亡边缘的人,真是极其痛苦困难的。我们一执着于生命肉体为我,到临命终时,精神与肉体分离,自然是苦不堪言的。临命终时,种种折磨,死苦是相当惨重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8日
“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宾士;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的这颗心,心猿意马啊,看似是属于自己的,而实际上是自己丝毫做不得主。攀缘六尘境界,妄想纷飞;好似做生意的人,处处奔走,没有一时一刻的暂息。经中说:“系心一处,无事不办。”但是我们这颗心,由于没有修行,完全不听招呼。再来看我们的身体,经常的变化啊,时而人身、时而畜生、时而饿鬼、时而地狱,在轮回途中千变万化,就像住房一样时时总在搬动,不得常住在同一房屋中。我们从无始来,在生死轮转中,所受生死,不知经过几千万遍,每受一次生死,就换一次身形,“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我们往返于六道之中,生离死别,所流下的泪水较之四大海水,犹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无法计算。轮回路险,难以言诠,不求出离,继续轮转。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29日
“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
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流转中,死死生生,无数世的尸骨积累如山岳;在生死中流转,其生生世世横倒下来的尸体,如果一个个的尸体排列起来,尽大地亦容受不了。今生我们有幸作为佛弟子,听闻了佛经,才有机会明白了这些道理,如果不听闻佛法,怎么能知道呢?佛在经中明白告诉我们这些道理,我们作为佛弟子当如是信受、如是奉行。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30日
“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我们是“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又说“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众生从无始劫来,经过无数次的生死,全由贪恋所致,但是我们还在执着于这些贪恋,实在是愚痴无明,也是由于没有听闻佛法的智慧。现在我们听闻佛法了,如果仍旧像以前一样的痴迷不悟,贪恋此世间五欲六尘,那就大错特错了。万劫千生,我们都是一错再错,多在恶道受苦,难得此遐满人身,若不依佛教法修行,很快又去轮回了,真的想要出离生死的人,就要踏踏实实的依照佛法去做,才是解决生死的根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百年人生,转瞬即逝,何不勤精进,安可须待老?所以省庵大师说:“良时易往而难追。”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8月31日
“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
佛说:“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黄泉路上,杳杳冥冥,一旦堕入了恶趣,要想再生为人身,那将是遥遥无期,不知要经过多少岁月。三涂恶报,自当受之,父母兄弟,无肯代受。《佛说无量寿经》云:“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生死大苦,绝对无人可以替代的。《地藏经》云:“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看到经中这样说,我们能不警惕吗?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日
“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关于生死苦,省庵大师洋洋洒洒为我们开示一大段,是为了告诉尚在生死中流转的我们,今生得遇远离生死的法门,宜应断掉生死流,而出离爱欲的苦海。生死之流,如何截断?唯有修学如来的正法,净土行人当信愿念佛,方能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能如是奉行,不但使自己得利益,亦令众生得利益,旷劫以来所欲建立的功勋(解脱大道),无有超过这样殊胜的因缘。这是劝发菩提心的第六大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日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
第七种因缘,是为尊重己灵故而发菩提心。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本具本有佛性,不应该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应该自尊自重。站在理性的意义上说,与佛无二无别的平等。站在事相上来说,我们凡夫众生之所以昏迷颠倒,除了不肯自信具有佛性外,颠倒迷惑,不一而足,说不能尽。佛与凡夫的区别,只在悟与迷上,觉悟即是佛,痴迷即凡夫。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我们就是要转迷开悟。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3日
“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
和佛陀的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相比,我们凡夫众生,就有无量的业障、烦恼、和生死缠缚。我们凡夫众生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归纳起来说,就是众生所具有的惑、业、苦三障。从解脱的意义来说,佛陀不受任何阻碍与束缚,这是佛陀的解脱德,而凡夫业障缠缚,不得自在。我们凡夫众生因有烦恼的盖覆,所以般若智慧无法现前,而佛陀智慧无量,这是佛陀的般若德。凡夫众生本具法身,但是因为没有种种修德去庄严,所以不能显现,倘若我们能够用无量功德庄严,那就如同如来所成就的法身,这是讲法身德。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4日
“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
我们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佛陀是一个自性清净心,我们亦是一个自性清净心,但是由于我们具足了业障、惑障、报障,却为种种烦恼而迷惑颠倒。迷悟之间,何啻天渊之别,凡夫与佛,一迷一悟,相差甚远。我们想到佛陀已成正觉并具足三德,而自己尚在轮回中具足三障,岂不自惭形秽?若不解脱,岂不可耻?我们本有解脱之分,本来具足佛性,若能尊重己灵,精进修行,终有超脱的一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5日
“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
我等凡夫众生本具的清净心性,譬如无价宝珠,但是我们种种烦恼,譬如肮脏污秽的淤泥。我们不自觉地把这无上的宝珠,视同瓦砾一般,埋藏在污泥浊水之中,根本不懂得爱惜珍重。甘作生死凡夫,终日妄想分别,不能尊重己灵,不去寻求解脱,直是妄想颠倒,三障烦恼迷惑,若不勤修佛道,何日明珠映月。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6日
“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
我们所以在生死中流转不休,都是由于无始劫以来所造业力的牵引,而造成业力的烦恼就是我们贪嗔痴无明。我们发心修学佛法,首先就是要对治烦恼。佛说无量善法对治无量烦恼。简言之: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波罗密。就可对治一切烦恼。我们众生天性具有一切功德,这本具的性德,从无始来都不曾显现,其所以未能显现,原因就是由修一切善法功德不具,本具的性德就不能显现。如果我们发菩提心,勤修六度,则修德具足,性德方显。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7日
“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我们的自性譬如明珠,然而却被贪嗔痴淤泥埋没,我们修行就是要把这无价宝珠从淤泥中取出,用清净之水加以洗濯干净,那么这颗清净的无价宝珠,悬挂在高幢上面,皎洁映射出无限的光辉,遍照一切,洞达明丽,且能映夺及掩蔽其他一切的光明。无价宝珠譬如我们本有性德,经过修行无量善法加以洗濯,修德圆满,于是本具性德就被开显出来。照破无始劫无明黑暗,普照无量无边的世界。身为佛弟子的我们,了知本有的性灵,具有天然性德,如能做一番切实的修德工夫,那就真正可谓不辜负佛陀慈悲示现。亦不辜负自己的本具性灵。这是劝发菩提心的第七种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8日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
这是从忏悔业障而说,人一旦造作了恶业,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对修行产生种种的障碍。我们平时所说的业有善业、恶业、无计业,这里单从恶业而说,提醒我们诸恶莫作。经中说:“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我们所造作的恶业虽然很小,哪怕是身口意造作“吉罗”这样的小罪,都会死后堕泥犁地狱中。一旦堕入泥犁,那就不是短时期能出离得的了。何况是造作重罪呢?其所遭受的苦报,自是更加难言。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9日
“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
由于当时省庵大师主要是站在出家人的角度讲的这个《劝发菩提心》,这里是说,我们出家人日常生活中,修行中,一不小心就违背戒律。出家戒是很微细的,稍为一不留心,就与戒律相违。在日常生活中,如不严加注意,是难以持守清净的。为人能够离诸罪恶行诸善法,就会觉得心安理得,俯仰无愧于人,当然心无热恼,而感清凉自在;远离秽恶,行于善法。然而我们一餐一水都难得清净,离戒律的要求还有很多差距。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0日
“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
我们身口意业行为活动,一日之中,所犯的各种不同罪恶,已是无量无边的那么多,所谓“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是我们终身所造的罪又有多少?那么历劫以来所造的罪又有多少?可以说无量无边,《普贤菩萨行愿品》云:“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试想一下我们罪有多少?是故应长行忏悔。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1日
“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
佛为七众弟子各别制戒,从居士所受五戒来说,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是在家佛子应该受持的戒。现在的现状是,受五戒的人为数不少,但十个受五戒的里面恐怕有九个会犯戒,真正能够守持清净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其实我们受了五戒,有时候犯了,只要诚心忏悔就得清净,但是现在覆藏的多,发露忏悔的少。多数是覆藏起来。五戒尚且不能圆满的守持,何况是比五戒更难守持的沙弥、比丘、比丘尼、菩萨等戒呢?这个就更不可言说了。持戒很难,不过我们不能因持戒困难而不敢受戒,须知受戒有受戒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受而能持,其功德则更是无量。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2日
“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
省庵大师对于出家人真是苦口婆心啊,也表现了省庵大师对于佛教现状的担心,同时充满了殷殷期盼。佛教到了今天的状况,可以说已经是很衰败了。推究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源于戒学的废弛。出家人多不学戒,去受了三坛大戒回来就是比丘了,有些人真的就是名字比丘而已,实际行为还不如一个五戒弟子做得好。难道就没有一点惭愧心吗?这样子下去,我们佛教必然衰败,前途堪忧。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3日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
做为一个出家佛弟子,必须要受戒持戒。如果不持戒,那就像世间人不遵守法律法规一样。经云:“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之所住处。”受戒持戒,可以长养一切诸善功德,可以令善法增长,恶法断灭,所以既然是受戒了,那就一定要持戒,不要毁犯。一旦犯了,最后终必受三恶道的苦果。当然,受戒、持戒,若犯戒就及时忏悔,忏悔则安乐。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4日
“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我们尽管是受戒了,可也经常犯戒,犯戒了就要懂得忏悔,至诚恳切地忏悔,誓不再造。如此方得清净。我们愍念自己以及众生,为啥会造作无量恶业;进而哀伤自己以及众生,为啥会这样的迷惑颠倒?如是思维,则应在三宝前,身则虔诚礼拜,口则发露罪愆,恳切至诚,声泪俱下,求哀忏悔。如果不是这样,则千生万劫无有出期。如经中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唯有忏悔,才可以消除业障,唯有业障消除,才可以清净自在。这是发菩提心的第八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5日
到这里,省庵大师为我们指出为求生净土而发菩提心。这里所说的净土,是专指西方极乐净土而说。净土行者,如真想要求生净土,则必须以发菩提心为第一要义。《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常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发菩提心为修净业的三大要素之一,由此可看出发菩提心的重要。彻悟大师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净业行人当发无上菩提心,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6日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
为何要求生净土呢?因为娑婆秽土有种种不如意,经中称为五浊恶世。在此世间修行,那就会面临着种种障碍,不知不觉造作种种恶业,是故进道也难。如果我们信愿念佛往生极乐净土,那就会消除种种魔障,与诸菩萨同行,有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的加持。则成佛也易。我们欲成就佛道,在这世界是无能为力的。唯有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才能令我们早成佛道。一生彼极乐国土,生死之根便永远的断尽,佛道一生可成。在此世界则累劫难成。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7日
“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
佛陀一代时教,为度众生说种种法,以五浊恶世众生难度,佛陀特别为我们所说净土法门,示以众生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印祖讲:“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浊者,无如净土持名念佛之殊胜超绝也。诚所谓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佛世时的文殊、普贤,固然趋向于此,佛灭后的马鸣、龙树,亦趣于此。中国的慧远、智者、清凉、善导、永明、莲池、蕅益诸大师,亦同样的以此净土为所趋向的目标,佛陀千经万论亦指归净土。在此末法时代,谈到如法修行,实在无有超越这净土法门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8日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讲到善根福德,如持五戒行十善,固是善根福德,修忍辱行布施,亦是善根福德,这些都不如信愿持名来得殊胜;任何善根福德的培植,都不及发广大菩提心来得殊胜。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19日
“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无德不臻,无福不具。能够一心执持名号,可以说是福慧双修,观无量寿佛经上说,至诚恳切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除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胜于布施百年。经中说:“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只要能发一念菩提心,则可以统摄一切善法。唯有发广大菩提心,才能与阿弥陀佛广大悲愿相应。我们作为净土行者,如能一方面信愿持名,另一方面发广大菩提心,则往生彼国,上品往生,乃决定无疑。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0日
“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
各位大德,我们念佛是为了什么?我们念佛期望作佛,不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未有不发菩提心而成佛者,是以念佛必发菩提心,不然我们念佛是为了什么呢?而发菩提心是为了修行,我们在此世间发菩提心,可以说是进进退退,在五浊恶世修行,障缘太多了,我们初发心的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稍受到一点挫折,就心灰意懒而退失菩提心。如果你是发菩提心的行者,那就必须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唯有生净土,才能维持菩提心不退。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1日
“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
欲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就应该先种下菩提种子。以菩提心作为成菩提道的种子,所以名为菩提种。那么种下菩提种子,还应该念佛求生净土,比如以念佛为犁而耕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进修行不退,无上菩提的道果,也就能日日增长,圆成佛果。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2日
“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有人以为发了菩提心,行菩萨道就好了,何必还要念佛?这是绝对要不得的错误知见;当知即使我们发了菩提心,播下菩提种子,如不恳切至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菩提种子难以茁壮的成长,甚至枯萎。而净土行人,以念佛求生净土为目标,就应该乘阿弥陀佛大愿船,才能稳稳当当的生到极乐世界去。当知众生的心愿与弥陀的大愿,是相符相成的,所以我们应当以愿生心与阿弥陀佛相应。这是劝发菩提心的第九个因缘。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3日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
这里讲为令正法久住应发菩提心。四众弟子护持如来正法,令正法得以久住世间,指引众生走上光明的解脱大道,是每位佛弟子的责任,所以我们每位佛弟子都应该发大心护持正法。怎么让正法久住呢?我们首先应该知道,释迦牟尼佛无始劫以来,早已成佛,为度化众生故,来此世界八千返,不惜身命,头目手足,经中说三千大千世界,无芥子许不是佛所施舍头目髓脑之处;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度化刚强难化的众生。如是不辞劳苦的舍己利他,乃至代诸众生去受无量苦,然后方成佛道。如是思维,我们岂能不感恩释尊恩德?学释尊之行。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4日
“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
这是省庵大师目睹当时佛教实情所发的沉痛之言,而我们今天犹有甚之。佛陀成佛以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广度一切有缘众生。度缘已尽,入于涅槃。《佛遗教经》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佛陀入灭,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早已过去,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末法时期。佛教到了末法时代,种种不如法的现象,都陆续的呈现出来。所以我们佛弟子应护持正法。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5日
“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
现在到了末法时期,真正有修证的人很少,所以真正佛法流行的少,相似佛法流行的很多,学佛的人,由于很少学习教理,乃至先入为主,听闻相似佛法,很多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佛法岂能不衰败?大多数人在竞争与追逐中名利中滚来滚去,人我是非不断,哪里还有一点道心?也很难知道正邪的区别,是非不分。佛弟子绝对应该学习正法,护持正法。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6日
“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
末法时代的众生修行,放眼看去,皆是人我是非,都是在竞争与追逐中滚来滚去,哪里还有一点学佛的气氛,哪里还有一点佛弟子的样子?佛教四众弟子都应该反思自己。放眼今日四众弟子(当然这里主要说出家人),很多人不知佛教正法是什么?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不要说甚深的佛法不能理解,就是浅显的佛法、乃至三皈五戒都讲不明白,“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诸位请想一想,这样能算一个合格的佛弟子吗?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7日
“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
佛法到了省庵大师那个时候,已经衰败至此,不忍称说。再看当前佛教,人我竞争不断,变本加厉胜于过去,争权夺利,人我是非,各种邪见邪说横行,正法不兴,较之省庵大师那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佛教四众弟子,发大心护持正法的弟子,看到今日佛教危机,假定仍然无动于衷,那就真的麻木不仁了。省庵大师潸然泪下,我们看到佛教的衰败应该痛哭流涕。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8日
护持正法、令正法久住是每个正信佛子的责任和义务。我作为一个佛弟子,如果不能护持正法,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作为佛弟子如果稍有理智,都应想方设法的护持正法的住世。特别是出家佛子,应以弘法利生,续佛慧命为己任,方可报答佛陀深恩于万一。《华严经》说:“假使顶戴尘沙劫,身为床座遍大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欲报佛恩,唯有宣说正法,劝诸众生,同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29日
“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
为佛弟子,如果不能护持正法,令正法久住,不能上报佛之恩德,那就对内而言,无益于己。设若不知法是何义,那就会盲修瞎炼,误入歧途,又怎能以佛法去利益他人?若不依正法而修行,在生之时,等于虚度光阴;糊糊涂涂的死了,不能解脱,只是随业漂流生死苦海之中,亦无益于后。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9月30日
“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
如果我们不能够自我尊重,不能做一个如法的佛弟子,那就是佛教的罪人。那我们虽生存于天地之间,却为天地之所不容。这就是天虽高不能覆荫与我,地虽厚不能承载我的罪业。即不能益于己,又不能益于人,所以省庵大师自谦的说:“极重罪人,非我而谁?”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日
“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于来世。”
佛法衰败至此,我们每一位四众弟子都有责任,尤其是出家人都没有尽到住持正法的责任,成为佛教的极重罪人。一念及此,深深痛责,我们没有好好弘扬正法,没有好好护持正法,面对现实、无计可施。然而我们虽无能为力,不能挽回末法的颓运,但愿以恳切愿力,发大菩提心,护持正法,使佛陀正法的光辉照耀此娑婆恶世,但愿众生走向觉悟之光明大道。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日
“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
因为护持正法的原因,省庵大师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在宁波阿育王寺,供奉佛陀舍利的道场,建立涅槃法会,礼忏修法。祈愿正法住世。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3日
“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
省庵大师与诸善友,在涅槃法会上,效仿法藏比丘,发四十八之大愿,于此愿愿之中,都以度化众生为旨,同时期建百千劫之深心,于心心念念中,愿得将来作佛。这个发心是大乘菩提心,坚固勇猛,精进修行,不屈不挠。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4日
“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
省庵大师说从现在发心一直都要不忘初心,勇猛精进,直至成佛。然而在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寿命短促,福报浅薄,很难筹集成佛的资粮,所以要毕此一形,求归西方极乐世界,登九品莲台,亲近弥陀慈父,见佛闻法,修学福德智慧,证悟无生法忍,成就菩提。然后以广大愿力回入娑婆,广度有情。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5日
“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
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回入娑婆,广度一切有缘,并不像世间人理解的那样是逃避,而是为了更有能力重新弘扬振兴佛教,让佛陀的教法得以重放光辉,使诸众生因得佛光普照而趋向佛道。不仅如此,如来度生的无量法门,亦会因我们的弘宣,得以重宣。如果每一个佛弟子,特别是出家众都能够弘扬如来正法,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本怀,那么佛法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6日
“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
弘法的责任在于僧团的清净,然而由于时节因缘的变化,僧团也变得良莠不齐,龙蛇混杂,不复佛世时那样的和乐清净。如果我们由极乐回入娑婆,乘愿再来,不特要使佛日重辉,法门再阐,还要要组织一个和乐清净的僧团,让娑婆世界众生,受到三宝的德化,走向解脱之道。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7日
“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若佛弟子都能护持正法,如法修行,那么佛法就会挽回劫运,如来的正法也就得以久住世间。唯有正法住世,佛法才能发挥大用。省庵大师目击佛法的衰残,不禁激起大悲心愿,要以住持正法为己任,为拔众生苦,为正法住世,苦心悲愿。大师如是发心,为劝发菩提心之第十因缘也。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8日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趋向有门,开发有地。”
以上讲的十种发菩提心的因缘,作了一个完备的介绍。关于发心的八种相状,也让我们做了一个完整的了解。那么我们菩提心怎么去发,趣向一个什么样目标?现在通过前面所讲的十种发心因缘,八种发心相状,我们就找到了发心的门路,开发我们的福田地。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9日
“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即得人身,又能生到大乘佛法流通的华夏地区,又能够六根健全,身无残躯,身心都很康乐,四大轻安,没有疾病,又具足信心;又有福德善根,能够深信三宝,侥幸没有遇上魔障。遇到正法真的很难。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0日
“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我们“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这些都具足了,并且成就了我们出世间修道的志向,成就了我们出家修道的因缘,不仅出家了,还受了具足戒,现在又能够遇到如此殊胜的道场(阿育王寺),听闻正法,作涅槃法会,并且礼拜瞻仰佛舍利,又修涅槃的忏法,又遇见了这么多善友,恰逢佛法僧三宝都具足的胜缘,实在是难得。不于今日发出大乘菩提心更待何时?这是省庵大师普劝大众僧应该珍惜此殊胜因缘,早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1日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
前面省庵大师主要讲反躬自省,到这里就成了普劝大众了。而今我们乘此种种胜缘,惟愿各位善友,愍念我的愚拙和真诚心,怜念我的苦心志愿,在这殊胜的阿育王道场,于佛陀舍利前,至诚恭敬同立此菩提大愿,同发广大菩提心。请大众未发菩提心愿者,于此时发起,已发菩提心愿者,广修种种善法令菩提心愿增长,设若此菩提心愿已经增长者,请善护念其心,令其相续不断,不可退失此菩提心愿。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2日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
既然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那就要广修菩萨道,修行菩萨道难不难?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很难修啊。但是我们发菩提心是为度化众生的,如果因为艰难而产生退却之心,从而不敢前进,那就必然的退失菩提心。所以省庵大师鼓励大家不要畏难而退怯,同样的也不能认为是很容易,那就容易产生自满,就会起轻浮之心,试想一下:做世间的小事,尚不容易成就,何况成佛度生的菩提大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3日
“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
所谓欲速则不达,懈怠则会放逸。菩萨道长远,而菩提心亦应不退,急功近利之人多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特别是现代人,都希望快餐式料理,往往急于求成而不能持之以恒,初发心也许很勇猛却容易退失,不能持久,这是现代修行人的通病。再则就是懒惰懈怠,不能脚踏实地,真正的精进。惟有精进的向佛道前进,才不会从顺利安适中,养成懈怠偷安的惰性。祖师苦口婆心提醒我们,大家不可不慎。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4日
“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
发菩提心者当知勇猛精进,不能萎靡不振、懈怠、偷安、懒惰,我们学佛不能成就的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懒惰放逸、不思进取,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人为学尚且头悬梁,锥刺股,何况我们上求佛道呢?一旦失去了那个进取的精神,这个人就萎靡了。平时我们已经习惯了因循守旧,更多的是期待明天会更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如是明日复明日,结果就会一事无成。故佛弟子今日发了菩提心,今日就得向菩萨道上精进,不可虚度年华。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5日
“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
我们修行佛法,特别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人,都是往昔无量劫以来种下善根之人,今生才能遇见佛法。所谓:“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尽管我们现在比较愚笨,或者说业障深重,但是我们今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佛法并能够修行。其实我们越是愚笨,越是业障深重,才更应该精进修行。切勿以自己的资质愚钝,而失去了进取之心。对于无上佛道,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就的机会,根基深厚的人可能成就的快一点,我们根基浅薄的人,也不能妄自菲薄乃至自暴自弃,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我们要相信我们也一定可以。特别是遇到了净土法门,更应该有这个信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6日
“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
省庵大师为了鼓励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特又举例说明,用以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初发菩提心时,譬如刚刚种树一样,根基很浅,经不起风吹雨打,还要用架杆撑住才行。但是随着不断浇水,阳光雨露的滋润,树根越来越深,也就不再怕风吹雨打。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学习经教,经常灌以法水滋润,菩提心自然坚固起来,不受任何外力的动摇。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根浅而生退悔之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7日
“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
我们刚开始学习发菩提心,这个时候烦恼习气还很重,各种功德都不具足,所以常常会退转。省庵大师又用比喻告诉我们尽管我们是一柄钝刀,就像是面对烦恼,面对执著,没有办法,一筹莫展。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习佛法般若智慧,比如磨刀一样,磨久了,刀就变得犀利了。我们这些根机陋劣的众生,祖师给我们一种正面鼓励,劝我们发菩提心。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8日
“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
我们作为佛弟子,已发菩提心,已种菩提树,虽然根浅智少,但是不能因根浅,而令菩提树根枯萎不生,应该以智慧之水勤加浇灌,令其根深蒂固。虽然我们智慧刀钝,也不能弃而不用,否则就太可惜了。我们要发心,菩提树根从即日起多加培植,令其枝繁叶茂;智慧宝刀,从即日起,勤加磨砺,不要让其弃置不用!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19日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
我们要大家修行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以种种理由、种种借口推脱,认为修行很苦,比如说最简单的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认为是约束。特别是修行大乘佛法,利益众生的大行,需要真正发大心,勤苦精到的去修,才能有所成就,说实话修行的确是艰苦的,世间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要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流传,何况修行菩萨道呢?懈怠,虽然看起来暂时很安逸,却不知道带来的是生生世世的痛苦。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0日
“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作为佛弟子,我们是愿勤劳修行而暂时稍受一些苦呢?还是愿懈怠偷安而历劫受苦呢?我们用暂时的勤劳苦修,换来永劫的安乐;若我们不修学佛法,那么就只能一味的在世间造作各种生死罪业,那就难免堕落于三恶道中去,一旦堕落三恶道去,那就要多生多世受诸痛苦!相信稍有智慧的人,都会选择暂时的勤苦修行,不会去选择历劫的受苦受难。相信会善自抉择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1日
“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
省庵大师进一步劝导大众,我们乘阿弥陀佛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何愁退转呢?《佛说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因为我们一旦往生彼国土中,立即就得“阿鞞跋致”,就是绝对不会退转的。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时进时退,但是一生净土就不再退转。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2日
“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
作为世间人来讲,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关键是缺少智慧。有智慧的人,遇到事情不觉得困难,所以智慧很重要。在我们未得无生法忍时,就缺少空性的智慧,当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就容易生退却之心。可是当我们生到净土之后,不仅不会退转,还能承佛慈力获得无生忍力,这个忍字,是即智慧的意思。不论任何困难,在智慧力加持下,都可迎刃而解,所以我们无须挂虑修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得无生忍的行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就不会顾虑困难险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3日
“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
我们过去生中也许已发了菩提心,但是我们因为还在凡夫位上修行,进进退退,在不知觉间,造作了堕落恶道的罪业,而感得地狱的果报,虽感地狱的果报,但其菩提心未失,地狱罪人是发菩提心于往劫,不是说生到地狱才开始发菩提心。那么我们今生生为人身,听闻佛法,若不发大愿,岂不是连地狱罪人都不如了吗?不特枉为人,更愧为一个佛弟子。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4日
“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闻佛法,流转生死,颠倒昏迷,不觉不知,不发菩提心,难立广大愿,流转于六道,生死难解脱。所以祖师说“往者既不可谏”,可谓追悔莫及。但未来可追,我们今生得人身、闻佛法,并且出家受戒,可说是觉悟的开始,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的昏迷颠倒,从现在起急起直追,莫负己灵。自今开始发广大心,立菩提愿,为自己身心解脱,为众生拔苦救济,向菩提大道精进修行。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5日
“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
我们无量劫来,因未听闻佛法,或者说不依法行持,轮回六道,迷而不觉,即所谓可怜愍者。今生我们听闻了佛法,明白了佛法真义,还不知道修行的话,那就令人感到痛惜了!有些人理上明白了,却不去修,很可怜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知解之徒,说食数宝,能说不能行。我们大乘行人,重在发菩提心,广行六度万行,积集福智资粮,才能圆成无上菩提。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6日
“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经典所说,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哪怕是佛弟子也是持怀疑态度,不惧未来果报。这里省庵大师说,如果我们真的畏惧地狱之苦,那就自会时时警惕而精进不懈了。如果我们不想与地狱结缘,唯有依于佛陀的正法,精进修行。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7日
“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
佛在经中说,生命在呼吸间。“无常大鬼,不期而至;冥冥游神,未知罪福。”我们的身体乃四大假和而成,虚假不实、危险败坏、一息不来、即成后世。但是我们一般人总认为自己不该死、不会死,认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却不知道一息不来则追悔莫及。如果知道无常迅速,那就会提醒自己不要懈怠。各位:“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8日
“又须以佛法为鞭策。”
我们作为佛弟子,除了念地狱之苦当勤精进,念无常迅速慎勿懈怠之外,还应该勤学正法,以佛教的正法时时检点鞭策自己,让自己精进不退。为佛弟子,当知此生听闻佛法,是我们最大的福报。佛法犹如一面明镜,能够照破我们内心的无明,犹如杲日丽天,驱逐我们内心贪嗔痴的阴暗,日常与法为伍,等于依法为师,以法自励。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29日
“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
除了以佛教法鞭策自己,我们还要善友常为提携,在修行的道路上,良师益友很重要,善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少走弯路,如果我们走错了路,善知识可以给我们纠正;同修道友可以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提携,互相切磋,互相提醒。有良师益友的帮助,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才能够走的更加坚定,菩提路上“无退失之虞矣!”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30日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开篇就说:“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我们起初所发之愿,所发之心,是很轻微不坚定的,但是一念菩提心的生起,就种下了将来成佛的种子,所以我们佛弟子发心特别重要,不要认为这一念发心很轻微,但是这是成佛的种子,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所发的愿是虚的就没有意义,当知无上菩提,是从一念得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0月31日
“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佛弟子能发菩提心,是依真心而修行的,能够发真实心,那么在事相上才能真修实干,为人发心,一定要真诚。发心了就要立广大愿,我们平时说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表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誓愿广大,我们修行才能深入;同样的,精进修行,才能成就满足我们所发的大愿。如何才是深行?那就是要以菩提心广修六度四摄,成就菩萨道。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1月1日
“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省庵大师教导我们说,我们所发菩提心,广大无碍,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尽管虚空广大无边,然而如佛经说:虚空虽大而非真大,还远不及我们菩提心为大。金刚虽坚非真坚,还不如我们的菩提愿力更坚固,如若我们能够立坚固志愿,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动摇,纵是天魔外道,也不能动摇丝毫。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1月2日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
省庵大师再次告诫大众,希望大众能够真诚地接受相信前面的谆谆教诲,不弃嫌大师苦口婆心的言语,真正发起菩提大心,那么佛弟子之间,就成了菩提道上的眷属,共同修行佛道。莲社是念佛道场,告诫我们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为志愿,大众共同念佛,互为莲友。彼此志同道合,同求极乐世界。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1月3日
“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
省庵大师说:现在我与诸位在此道场同发大愿,求生西方净土,愿大众同生净土,得觐阿弥陀如来,见佛闻法、而得悟无生法忍。然后承此愿力,再来娑婆世界,度化一切有缘众生,等到化缘周讫,功德圆满,然后同成无上正等正觉。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1月4日
“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始也。”
现在我们发心立愿是成佛之因,一生极乐净土即可获得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之殊胜果报,这样的清净因果,才是是最究竟因果。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我们需要经过多劫修行才能得到,但是我们一生净土就可以成就。都是从现在发心立愿开始的。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1月5日
“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到此为止,我们学完了,省庵大师作一个结语:“愿与大众共勉之。”如省庵大师所期望的,愿大众从今日起,立即发心,立即立愿。愿与大众,互相共勉,互相策励,向菩提大道进发。于自己来说幸甚!于众生来说亦幸甚!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11月6日
我们学习完了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再来回顾一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省庵大师在涅槃会上苦口婆心劝告大众当发菩提心,并且指出了邪正真伪大小偏圆的发心相状,告诫我们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提出了应当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殷殷劝请,谆谆教诲,劝大众同发菩提大愿,同生极乐净土。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