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回狂

周安士居士

《欲海回狂》原序

辛酉季夏,余与周君纳凉于荷亭之畔,握手论心,盱衡今古,因及福善祸淫之理。周君喟然长吁而作曰:“色欲之惑人,甚矣哉!贤智犹或不免,况其他乎?”余低回良久,窃思劝人于一时,不如劝人于千古,爰以编辑是书为请。周君曰:“余刊《万善先资集》,垂二年矣,竣工尚有待也,敢及其他?”余曰:“苟有利于天下,吾无惜乎锱铢。”周君喜,遂发心编辑。既而日复一日,倏至今秋七月庚午,余复举前言。周君即于是日,焚香盥手,握笔构思。每发一论,必欲洞见原本,豁人心目,而又广搜三教典籍,以备参考。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书成之日,蓂荚三更。乃募工于铁笔者,绣之梨枣,用广流传。惟愿见者闻者,作清夜之钟,饥乡之谷,日置案头,以供赏玩,则慧性既开,福缘自固。至于此集之探源发奥,光怪陆离,当世自有巨眼,余又何容赞一词哉?

康熙廿一年壬戌十一月既望,姑苏顾萼青林氏题。

懿德堪钦(《扬州甘泉县志》)

元秦昭,扬州人,弱冠游京师,已登舟矣,其友邓某,持酒送行。正饮间,忽抬一绝色女子至。邓令拜昭,曰:“此女系仆与某部某大人所买之妾,乘君之便,祈为带去。”昭再三不肯。邓作色曰:“君何如此其固执也?即不能自持,此女即归于君,不过二千五百缗钱耳。”昭不得已,许之。时天已热,蚊虫甚多,女苦无帐,昭令同寝己帐中,由内河经数十日至京。以女交店主娘,自持书访其人。因问:“君来曾带家眷否?”昭曰:“只我一人。”其人勃然愠现于面,然以邓某之书,勉令接女至家。至夜,方知女未破身。其人惭感不已,次日即驰书报邓,盛称昭德。随往拜昭,谓曰:“阁下真盛德君子也,千古少有。昨日吾甚疑之,盖以小人之腹,测君子之心耳,惭感无既。”

[按]秦昭之心,若非了无人欲,浑全天理,与此绝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寝,经数十日之久,能无情欲乎哉?秦昭固为盛德君子,此女亦属贞洁淑媛。懿德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广流通。民国十一年壬戌,释印光识。

凡例(十二则)

一、是集分三卷,首卷搜罗往事,所以兴起其戒淫之心;次卷缕析条分,所以开陈其戒淫之道;末卷设为问答,所以坚固其戒淫之根。由浅入深,不容倒置。

二、集中所援因果,及古人议论,出于何书者,逐一注明,务期可考。设互见他本,则错举之,以例其余。

三、古来贞淫二案,每多脍炙人口,苟非事迹显明,概行删去。其有现在因果,从未刊行者,间多录之。

四、昔人纪事,往往连篇书写,不分门类,故阅者易于生厌。兹独因事标名,因名立劝,处处豁人心目。

五、首卷事迹,采于百家之书,其间雅俗繁简,各各不同。今则僭加改削,如出一手。

六、戒淫等书,前人多所发明,然大都征引旧事,用垂劝戒而已。欲其将下手工夫,一一屈指于中,卷之万象包罗,则从来未有也。

七、劝世之文,有初阅之如长江大河,甚是可喜,及细按之,直一二语可了者。兹集痛革其病,故受持一篇,皆言简而意赅,名虽戒淫,而经世之道,悉备其中。览者幸勿如走马观花,没其用心之苦。

八、淫欲之源,皆生于爱,爱心不断,如草留根,向春复发。故中卷不净等观,皆从未有淫欲之前,断其或有淫欲之念。身体力行,方见其妙。若以躁心阅之,谓其无关于本旨,则伯牙为之抚弦而泣已。

九、前二卷中,戒淫之道几备矣。要其所以然之故,不能无疑。故末卷作百番问答,以成一集之大观。

十、世人切身之患,莫大于生死。不问儒释,皆当究心。今人视为佛学,讳言久矣。是集既志在利人,何敢畏首畏尾?故中下二卷内,凡生死之故,幽明之说,姑就管窥,述其一二。

十一、本集三卷,细分之有数十册,皆算定字数,自为起讫。不惟便于增补,且处处可作斗方,粘之座右。

十二、著书问世,原系极难之事。俗则不合于文人,雅则难通于俦类。愚者显之,犹疑其晦。智者精之,已病其粗。虽起圣贤于今日,犹不能尽慊斯人之意,况吾侪后学耶?此集所论戒淫,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譬之药草肆中,百物皆备,惟在自识其病者取之耳。

玉峰怀西居士识

援引大藏目次

华严经 法华经 般若经 宝积经 楞严经

圆觉经 涅槃经 佛本行经 密严经 阿含经

法句喻经 过去因果经 梵网经 杂譬喻经

禅秘要经 普曜经 出曜经 威德陀罗尼经

维摩经 三戒经 八师经 处胎经 摩耶经

修行道地经 僧护经 优填王经 提谓经

月上女经 摩邓女经 业报差别经 莲华面经

尼乾子经 造像经 七佛灭罪经 禅要呵欲经

大阿弥陀经 优婆塞戒经 四十二章经

日明菩萨经 贤愚因缘经 起世因本经

楼炭正法经 十二因缘经 正法念处经

观佛三昧经 佛般泥洹经 戒德香经 瑜伽论

智度论 俱舍论 释迦谱 观经疏钞 显密圆通

准提净业 法苑珠林 净土文 正讹集 法喜志

竹窗三笔 现果随录 稽古略

援引儒书目次(道书附)

易经 书经 四书 礼记 左传 列子 庄子

周书异记 史记正义 前汉书 后汉书 淮南子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唐书 宋史 元史

文献通考 北山录 广仁品 广仁录 迪吉录

懿行录 知非集 唐氏谱 节义传 张子语录

皇明通纪 郑景仲集 茅鹿门集 罗状元传

三教平心论 欲海晨钟 戒淫汇说 科名劝戒录

冒宪副纪事 不可不可录 续笔乘 文昌化书

文昌宝训 感应篇集解 感应篇说定 感应篇广疏

感应篇图说 感应篇瀹注

卷一 法戒录

总劝(共二则,一法一戒)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才士,因兹败节堕名。今昔同揆,贤愚共辙。况乃嚣风日炽,古道沦亡。轻狂小子,固耽红粉之场。慧业文人,亦效青衫之湿。言窒欲,而欲念愈滋。听戒淫,而淫机倍旺。遇娇姿于道左,目注千翻。逢丽色于闺帘,肠回百折。总是心为形役,识被情牵。残容俗妪,偶然簪草簪花,随作西施之想。陋质村鬟,设或带香带麝,顿忘东妇之形。岂知天地难容,神人震怒。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劝青年烈士,黄卷名流,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纵对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恶事者,务劝回头。更祈展转流通,迭相化导。必使在在齐归觉路,人人共出迷津。若视劝戒为迂谈,请观冒公之后报。倘以风流为佳话,再鉴金氏之前车。

冒嵩少(出《冒宪副纪事》)

如皋冒嵩少,讳起宗,己未下第归,注《太上感应篇》,于“见他色美”下,尤致意焉。时助写者,其西宾罗宪岳。后罗归南昌,崇祯戊辰正月,梦一道妆老翁,左右二少年侍,老翁手持一册,呼左立者诵。罗窃听之,即“见他色美”注语也。诵毕,老翁曰:“该中。”复呼右立者咏诗,即咏曰:“贪将折桂广寒宫,那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罗醒,决冒公必中,即以是兆寄其子。及榜发,果登第,后官至宪副。

金圣叹(姑苏盛传)

江南金圣叹者,名喟,博学好奇,才思颖敏,自谓世人无出其右。多著淫书,以发其英华。所评《西厢》《水浒》等,极秽亵处,往往摭拾佛经,人服其才,遍传天下。又著《法华百问》,以己见妄测深经,误天下耳目。顺治辛丑,忽因他事系狱,竟论弃市。

(原本作荆某,讳之也。今则久远矣,特为订正。)

劝有官君子(附吏役,共五则,四法一戒)

均是人也,或劳心,或劳力,或安富尊荣,或食贫守困。岂天道之不齐哉?抑亦自有以致之也。《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今世富贵之人,大抵宿生修福之士。子孙享荣华之报,皆是祖父有厚泽之遗。理所固然。但享福之时,又须修福。譬如耕田,年年收获,即当年年下种。若自逞威权之赫,纵心花柳之场,岂非得人爵而弃天爵乎?所难者,顺境常乐,乐则忘善,忘善则淫心生耳。此处若能蓦地回光,便是福基深厚。

韩魏公(《宋史》)

宋韩魏公琦,执政时,买妾张氏,有殊色。券成,忽泣下。公问之,曰:“妾本供职郎郭守义妻,前岁为部使者诬劾,故至此耳。”公恻然,使持钱归,约以事白而来。张去。公白其冤,将调任。张来如约。公不令至前,遣人告曰:“吾位宰相,不可妾士人妻。向日之钱,可无偿也。”还其券,反助行赀二十金,使复完聚。张感泣,遥拜而去。后公封魏郡王,谥忠献,子孙昌炽无比。

[按]昔司马温公未有子,夫人为置一妾,乘间送入书房,公略不顾。妾欲试之,取一帙问曰:“此是何书?”公庄色拱手对曰:“此是《尚书》。”妾乃逡巡而退。总之,欲心一淡,便有把持。韩公本领,全在寡欲耳。

曹文忠公(《广仁品》)

宣德中,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捕盗,获一美女于驿亭,意欲就公。公曰:“处子其可犯乎?”取片笺,书“曹鼐不可”四字焚之,终宵心不动。天明,召其家领回。后殿试对策,忽飘一纸于前,有“曹鼐不可”四字,于是文思沛然,状元及第。

[按]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可之中,大有力量。

王克敬(《不可不可录》)

王克敬,为两浙盐运使。时温州解盐犯,以一妇人至。王大怒曰:“岂有逮妇人,行千百里外,与吏卒杂处者?污教甚矣!自今以后,凡系妇人,永不许逮。”

[按]官长拘人,往往逮及妇女,此最损德事也。盖妇人愧耻之心,百倍于男子。无论诃辱窘迫,致彼轻生。即使婉容询究,而一经见官,彼且胆落魂飞,为终身之玷。嗟乎!自妻与他妻,不过贵贱稍殊耳。假令己之妻女,跪于堂下,官府赫赫临之,万目耽耽视之,此时何以为情乎?若王公者,可以高大其门矣。

顾提控(《懿行录》)

太仓吏顾某,凡迎送官府,主城外江卖饼家。后江以盗诬入狱,顾白其冤。江感之,以十七岁女进焉,使备洒扫。顾弗纳,具礼送归。如是者三。后江益窘,鬻女于商。又数年,顾考满赴京,拨韩侍郎门下办事。一日侍郎出,顾偶坐门首,闻夫人至,旋跪庭中,不敢仰视。夫人曰:“请起,君非太仓顾提控乎?我即江氏女也。赖某商以女畜之,嫁为相公侧室,寻继正房。今日富贵,皆君赐也。第恨无由报惠,幸得相逢,当为相公言之。”侍郎归,备陈始末。侍郎曰:“仁人也。”竟上其事。孝宗称叹,命查何部缺官,得除刑部主事。

[按]恩不受报,顾提控之仁。报必偿恩,江夫人之义。荐贤为国,韩侍郎之忠。立贤无方,圣天子之断。

刘差某(其兄向王姓者说)

顺治壬辰,江宁役刘某,往江北拘人,拘至收禁,须十余金可赎。囚云:“我有一女,汝嘱我家卖之。”刘诺,过江与其妻商议,卖得二十金,尽付焉,刘竟自取。囚知之,一恸而卒。旬日刘病,自言:“囚在东岳诉我,我舌将为铁钩钩矣。”须臾舌出数寸,七窍流血而死。

[按]公门正好修德。若刘差者,会见其入三途矣。

劝将士(共二则,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皆天地之苍生,君王之赤子也。不幸当兵戈扰攘之日,夫妇分散,母子流离。此时所恃稍开生路,不至速填沟壑者,惟有将帅耳。一遇无纪律之师,竭其膏,破其节,戕其命,则白雪加霜,红炉添炭矣。吾今代千百年后之穷民,拜祷千百年后之将士:无屠城郭,无劫乡村,无焚民房,无掠妇女。见人之父母窜匿逃亡,当作我之父母彷徨莫措想。见人之妻女颠连失所,当作我之妻女恩情难割想。古人云:富贵岂一家物哉?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为将士者,纵不为天地之苍生计,君王之赤子计,独不为后世之子孙计乎?早自觉悟,福报无疆。

二曹将军(《宋史》)

宋将曹彬,慈和谦让,未曾妄杀。初破遂州,诸将皆欲屠城,公不可。有获妇女者,悉闭一室,密令卫之。事平,咸访其家还之。无亲者,备礼嫁之。及伐金陵,先焚香约誓,城下之日,不戮一人。后彬子玮、琮、璨,继领旄钺;少子玘,追封王爵,实生光献太后。子孙荣盛无比。时同姓将军翰,忿江州不下,屠其城,纵兵淫掠。死未三十年,子孙有乞丐于海上者。

[按]不染固佳,何如禁军不掠之为愈乎?盖彬所密卫之妇女,皆系诸将所掠者,决非曹公自取之而自还之,且自嫁之也。曹公可谓万世仁将之师矣。

支某(《现果随录》)

嘉善诸生支某,康熙己酉春,语友人顾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怨谴相随。”及病,顾偕僧西莲问之。忽腹中作鬼语曰:“吾于明初为副将,姓洪名洙。主将姚君,见吾妻江氏美,起贪婪心。会某处叛,以残兵七百,命余征讨,余力不能支,全军覆没。姚收吾妻,妻遂缢死。衔此深仇,累世图报。奈姚君末路修行,次世为高僧,再世为大词林,三世为戒行僧,四世为大富人,好施与,皆不能报。今第五世,当戌酉连捷,以某年舞弄刀笔,害鬻茶客四人,削去禄籍,故来相报。”西莲闻其言有序,劝之,许其诵经礼忏,以解怨仇。鬼唯诺。遂请西莲作佛事,支病顿愈。后数日,复作鬼语。西莲责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断无反复。今来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师疑吾负信,故特相报。”言毕遂去。俄支某病发,不信宿而亡。

[按]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偿二三百年前之债,犹其近焉者。

劝求功名者(共八则,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人之所欲也,科第亦人之所欲也。二者若能兼致,何异腰缠十万,更跨扬州之鹤乎?无如世间最易惑人者,莫过于欲。而与功名为水火者,亦莫过于欲。古今来慧业才人,为爱水大河之所漂没者,何可胜道?彼或作或辍,平日无志于科名,则亦已矣。向使雪夜寒窗,残灯独坐,劬劳之父母,瞻玉兔而神伤,重义之佳人,听金鸡而泪堕。一旦朱衣摈斥,黄榜除名,香闺之属望徒虚,罔极之深恩未报,此际何以为情乎?男儿欲遂青云志,须信人间红粉空。

林茂先(《文昌化书》)

信州林茂先,闭户读书。得乡荐后,有富邻妇,厌夫不学,慕茂先才名,奔之。茂先曰:“男女有别,礼法不容。天地鬼神,罗列森布。奈何污吾?”妇惭而退。茂先次举登第,三子皆登第。

[按]《中庸》发端,便说戒慎恐惧。及推论小人,则曰无所忌惮。可见修身要图,实唯敬畏。“男女有别,礼法不容”,敬也。“天地鬼神,罗列森布”,畏也。知其夙养深矣。

罗文毅公(《罗状元本传》)

罗伦赴会试,舟次姑苏,夜梦范文正公访,且曰:“来年状元属子。”罗逊谢。公曰:“某年某楼事,动太清矣。”罗因忆昔年曾拒奔女于此楼,梦当不妄。及廷试,果然。

[按]暗室之中,神目如电,故君子必慎其独。

杨希仲(《科名劝戒录》)

成都杨希仲,未第时,在外读书,有艳妇就之,不纳。其妻在乡,是夕梦神曰:“汝夫励操客斋,当令魁多士。”寤而莫解其故,及岁暮归,乃知。明年举蜀中第一。

[按]《优填王经》云:“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罪门。”杨公可谓牵之不动矣。

曹某(《不可不可录》)

松江曹某,应试南都,寓中有妇奔之,曹趋出。行至中途,见灯火喝道,入古庙中。窃听之,乃唱新科榜名。至第六,吏禀云:“此人有短行,已削去,应何人补?”神曰:“曹某不淫寓妇,贞节可嘉,当补之。”及揭晓,果第六。

[按]好色之人,有女相就,不啻恶耀临门。积德之士,有女来奔,乃是福星光照。故曰:祸福无不自己求者。

刘尧举(《广仁录》)

龙舒刘尧举,僦舟应试,调舟人女,舟子防之密。既入试,舟人以重扃棘闱,必无虑,入市良久。而试题皆尧举私课,出院甚早,遂与之通。刘父母梦黄衣人持榜至,报刘首荐,适欲视榜,忽一人掣去,曰:“刘某近作欺心事,殿一举矣。”觉言其梦而忧。俄拆卷,刘以杂犯见黜,主司皆叹惜其文。既归,父母以梦诘之,匿不敢言。次举乃获荐,然竟以不第终。

[按]舟次仓猝之欢,竟以一省元博之,何如彼其愚也!

凤阳某生(其友面述)

凤阳诸生某,家有小池植荷,年久未得花。康熙己酉,某生将往句曲录遗,忽放一并蒂莲,父母悦甚,谓是秋闱捷兆,诘朝将置酒赏焉。是夕,某生夫妇欢聚,有侍婢趋过,夫欲调之,妇弗禁,遂私焉。明晨视花,则已折矣。询之,即此婢也。父母怅甚。折花之夜,某生梦谒帝君,己名已登天榜,帝君忽勾去。涕泣拜祷,三度麾下。及醒,自知不祥,怏怏登道。府学遗才,旧额三名,时往句曲者仅有三人,而某生独黜。三次大收,亦复如是,垂涕而归。

[按]向使其妇毅然不容,夫必以为妒矣,岂知冥冥之中保全科第耶。昔叔向之母,因子之谏,欲避妒名,而羊舌氏之族及于难(详《左传》)。则妒亦安可概论哉?

直隶两士(《戒淫汇说》)

明有一士,应试南京。寓对某指挥第,有女窥之,属意于生。试毕,使婢授意,期于是夜相会。生惧累阴德,却之。同寓一友,素轻佻,乃伪为生赴约。婢暗中莫辨,引之入。相与就寝,偶忘闭门。适父晨归,突入见之,大怒,奋剑俱斩,首于有司。明日榜发,在寓者居首列。

[按]一登举子录,一登鬼子录,荣辱苦乐,皆天渊矣。念别于几微之界,而报分于旦夕之间,良可畏哉!

南昌兄弟(《感应篇广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系双生,容貌音声,父母亦难猝辨,至各以衣色别之。及长,同时婚娶,同时入泮,以及荣枯得失,无不皆同。一日应试,同寓一舍,有邻女挑其兄,兄拒之,并戒其弟。弟佯应,竟伪称兄而往,且约中后来娶。及榜发,兄获售,而弟名竟黜。女以貌同莫辨,犹谓中式者,即所私之人也,大喜,助其行赀。及来春,兄复登第。女闻之,私治行装,意必来荣娶,望之杳然,遂怨恨死。其后兄享高寿,子孙荣盛。弟早夭无嗣。

[按]命相吉凶,皆宿世之心所造。宿生若行善事,则在胎自具贵相,出胎自值良时。宿生若造恶业,则二者俱反。此命相所以不可不信也。然命相有定,心则无定。祸福之机,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是命相不可尽信也。观南昌兄弟,可以悟已。

劝塾师(共二则,一法一戒)

败名丧节之事,尚不可行于市井,况俨然自命为先生,范生徒于礼义者哉?慭失之板,毋失之圆。宁使人指为朴讷书生,不使人目为风流才士。则庶几矣。

浙士某(《戒淫汇说》)

明季浙有一士,为某指挥西宾,病寒,令徒入内取被,误卷母鞋出,堕床下,师徒皆不知。指挥见之,疑妻与通,讯焉,不服。令婢诡以妻命邀师,己持刀伺候,俟门启,两杀之。师闻扣门,问何事。婢曰:“主母奉屈。”师怒,斥之去。复强其妻往,师曰:“某位忝西席,敢以冥冥堕行哉?请速回步。”主人怒稍解。明日师辞去,始释然谢罪,备述其故。师随登第,位至通显。

[按]红颜扣户,白刃临门,稍一依回,冤杀多人矣。

张德先(余髫年时亲见其讣)

昆山张德先,训蒙于乡村,与一邻女通,夫觉之。遂弃馆去。康熙壬寅,过其地,欲修旧好,乘夜叩其门。夫又觉之,竟擒毒殴,邻里交助,立毙。共弃其尸,竟莫有知者。

[按]佛言:“诸佛之法,国王大臣不能坏,而僧自坏之。譬如狮子之虫,还食狮子。”余于儒门亦云。

劝少年(共四则,二法一戒一法戒)

少年谁不欲膺富厚,而淫者偏赤贫。少年谁不欲掇巍科,而淫者偏运蹇。少年谁不欲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少年谁不欲享高寿,而淫者偏早夭。一日风流,终身困苦。有志者,其不可以仰事俯育之身,暂迷情于花柳也。后生可畏,尚慎旃哉!

唐皋(《唐氏谱》)

歙县唐皋,少年读书灯下,有女调之,屡将窗纸餂破。公补讫,因题于上云:“餂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一夕有僧过其门,见一状元匾,左右悬二灯,即书“餂破”二句,异而诘问,始知神火。后果大魁天下。

[按]窗前题语,门外悬灯,感应之机,捷于桴鼓。

茅鹿门(《茅公文集后序》)

归安茅鹿门,弱冠游学余姚,师事钱应杨。钱氏有婢窃窥之,佯至书室呼猫,意欲相就。公正色曰:“吾远出从师,若以非礼相犯,何以归见父母?又何颜以对汝主?”婢愧而去。后登科,以文章名世。

[按]念亲,仁也;尊师,义也;守节,礼也;不惑,智也。一不淫而四善备矣。

陆仲锡(《广仁品》)

嘉靖中,陆篑斋子仲锡,异才也。随师邱某居京,窥一对门处子。师弗禁,且告曰:“都城隍最灵,盍祷之?”仲锡因往。是夜忽梦中狂哭,众骇问。曰:“都城隍追我师徒耳。”询其故,哭告云:“神查我两人禄位,吾名下注甲戌状元,师无所有。神将奏闻上帝,削我禄籍。师则抽肠,以彰显戮也。”言讫,哭犹未止。而馆僮叩户,适报邱某毙于绞肠痧矣。后陆果以贫贱终身。

[按]择师训子,最宜详慎。邱、陆师徒,其鉴不远。

莆田二生(《欲海晨钟》)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同学甚厚,甲貌丑而富,乙貌美而贫。甲求继室于富家。必欲观婿始允,甲恳乙代往,富家许之。将婚,又欲亲迎,复恳乙往。方至,天忽大雨,而隔岭难行,乃止婿宿。乙谦让至再,又不敢明言取辱。而富家恐失吉期,即欲成礼,乙固辞,不听。及寝,不敢解衣。次日雨益甚,仍留宿,复不敢近。第三日迎至甲家,甲怒,奔告于县。县令雷应龙鞫之,乙泣诉真情,验知非伪,乃谓甲曰:“汝妻既同彼宿,义不可归汝,汝不患无妻。”又谓乙曰:“子不欺暗室,天以是女畀汝,聘金吾代偿也。”乃以三十金与甲,而令乙为夫妇。

[按]欲欺外家者,弄真成假。不欺朋友者,弄假成真。

劝不和其室者(附女人,共六则,二法四戒)

琴瑟不调,非男子之过,即女人之失,大抵曲直参半者多。决无各尽其道,而交相怨尤者也。然而当今之天下,乃男子之天下,非女人之天下,则家之不齐,当归咎男子。语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彼其离亲别爱,生死随人,举目言笑,唯有一夫耳。饥不独食,寒不独衣,有足不能出户,有口无处声冤,舍其身而身我,舍其父母而父母我,一遇客外之商、游学之士,孤房独宿,形影相怜,岂易受哉?我乃钟情花柳,造业无穷。桑濮之地,一身独受其欢。天谴之来,举室尽遭其祸。铁石为心,亦当堕泪矣。而或身当富贵,便广置姬妾,薄视糟糠。恐惧惟汝,安乐弃余,抑何不恕之甚也!普劝世人,宁甘淡泊,莫羡多情。纵遇红颜,且思结发。莫教他年转女身,阁中含恨泪淋淋。

邬忆川(《节义传》)

四明邬忆川,讳孟震,年二十九,丧妻何氏,誓不更娶,终身不复齿男女事。妇有再醮者,挟赀以通。勃然曰:“若愧为妇,奈何污吾?”暮夜有奔之者,厉声叱去,亦竟不与人言。夜携两儿,萧然并卧,俨若寡女。当事者时赐粟帛,匾其门曰“义夫”。子元会,仕至新安太守。

[按]按《昏义》,男子亲迎,再拜奠雁,盖取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之义。非独妇道为然,夫道亦然也。顾男子以继嗣为重,一经丧偶,内助无人,不成家道。故于服终后,不得已而开续娶之途。非因世间男子为政,私自从宽也。嗟乎!人或桑弧未设,井臼难操,是亦遇之穷耳。苟或不然,则夫妇之伦,原系人道之始,奈何使乾坤之正气,独听巾帼者主张,而须眉男子,皆屏息以藏耶?卓哉邬君!愿拜下风矣。

贾御史(《懿行录》)

明贾御史某,幼聘魏处士女。逾年而女瞽,处士将返币焉,御史急娶之。魏孺人日请御史置妾,御史不可。时御史有兄为户部,纳宠京师。孺人请益力,御史复不可。生子衡,弱冠登第,官至刑部主事。

[按]古今来娶瞽女者,唐有孙泰,宋有周世南、刘廷式、周恭叔、张汉英数人耳(详唐、宋史),此外不多见也。贾公行履,古人所难,而魏夫人能克配其贤,更足景仰。

史堂(《感应篇图说》)

史堂微时已娶,及登第,自恨不得富家女为妻,渐至睽隔,不与同寝。其妻抑郁成疾,卧病数年,堂不一顾。临终隔壁呼曰:“我今死矣,尔忍不一视耶?”堂竟不顾。妻死,心不自安,乃从邪说,以土器盖面,兼用枷索束其尸。是夕见梦于父曰:“女托非人,生遭楚毒,死受厌胜。然彼亦以女故,寿禄俱削尽矣。”明年堂果死。

[按]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最为上爱,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不出,上怪之,左右以新娶对。上怒曰:“这厮夫妇之道尚薄,岂能事我?”杖而疏之。若史堂夫妇,非宿生之怨对乎?“觑破怨家,各自寻门走”,不觉有味于莲大师之言。

裴章(《科名劝戒录》)

河东裴章,父镇荆州时,有神僧昙照,言章位望过于其父。弱冠,娶李氏,后从职太原,弃妻洛中,别有所挈。李氏自感薄命,布衣蔬食,日诵佛经。又十年,复遇昙照。照惊讶曰:“吾十年前,尝语郎君必贵,今皆削尽。何也?”章不能讳。照曰:“夫人生魂诉上帝,恐有大难。”后旬日,为其下剖腹于浴釜中,五脏尽出。

[按]李氏可谓觑破怨家,各自寻门走矣。

陈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说)

嘉定陈公子某,为徐文学婿,宠媵婢月兰,伉俪不和。适有算命婆至,知之,索徐重价,出一小木人付徐,身带七针,嘱其密缝夫枕内,过三夜,婢当失宠。徐如其言,夜半,夫忽狂叫,口吐血沫。徐惊悔,取出断之。未几,徐亦狂叫,自称杭州万卷书,旬日而死。家遂凋落。

[按]夫固无良,妇亦自取。主婢业报,均所难免。

婆罗门妇(详《杂譬喻经》)

佛世有婆罗门,其妻无子,妾生一男,夫甚爱之。妻怀嫉妒,佯为怜惜,私取小针刺儿囟上,没入于顶,举家不知,儿遂哭死。妾悲悼几绝,后微知之,问一僧曰:“欲求心中所愿,当修何功德?”僧曰:“受八关斋,所求如意。”妾遂受八戒,七日命终。转生即为其女,容貌端正,一岁而死。妻哭之哀,过于妾之哭子。复生一女,倍胜于前,未几又死。如是七返。最后一女,生十四岁,垂嫁而死。昼夜悲恸,不能饮食,停尸棺中,不忍盖之,日视其尸,颜色益好,经二十余日。有一罗汉,化作沙门,诣门求见,直言示之。妻始觉悟,旋复视尸,臭不可近。遂求沙门授戒。明日欲往寺中,忽有毒蛇当道。沙门知其为妾,代之忏悔,解其怨结。蛇后命过,便生人中。

[按]薄行之夫,前既详言之矣。妒悍之妇,其恶岂可恕哉?《正法念处经》云:“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缘,女人死后,多堕饿鬼中。”故略举内典一条,以为炯戒。

劝求嗣者(共五则,皆法)

子息一端,人知操之自我,而不知主之者天也。人知主之者天,而不知操之者我也。何谓主之者天?世有姬妾满室,儿孙绝响,孑然一妇,子女盈前者,比比皆是。更有多方滋补而无效,而未沽药饵者先得矣。百计尝试而无功,而暂共衾裯者偏遇矣。此天也,非人也。何谓操之自我?盖斩焉无后者,非今生所造之因,即前世所招之果。岂有明明上天,于我独行其刻乎?然作恶既已招殃,则修善自应获福。譬如虎项之铃,自系者还从自解。亦如寒潭之内,积水可以成冰,化冰还能为水。此人也,非天也。善求子者,往往于不求中得之,于方便中得之,于慈悲平等中得之。现见前人获是报,何不依他样子修?

靳瑜(《懿行录》)

镇江靳瑜,五十无子,训蒙金坛。夫人出赀买邻女为妾,翁归,因置酒于房,以邻女侍,且告之故。公面赤,夫人以为己在也,出而反扃其户。公遂逾窗出,告夫人曰:“汝意固厚,但此女幼时,我尝提抱之,恒愿其嫁而得所。吾老又多病,不可以辱。”遂还之。次年夫人生子文僖公,十七岁发解,位至宰相。

[按]因无子故置妾,既还妾反生子,使不还妾,未必生子也。今人无子,便思娶妾。岂知欲火愈炽,福德愈轻,是犹渴饮盐汤,弥增其渴。惜乎世人不悟也。

马封翁(《迪吉录》)

马封翁,中年无子。娶一妾甚艳,每栉发,见公必避。叩之,乃曰:“父死于任,骸骨难归,故鬻妾耳。妾未经卒哭,约发以素。是以相避。”公恻然,即日还其母,不索原钱,并助路费,母子拜泣而别。是夕梦神告曰:“天赐汝子,庆流涓涓。”明年果生一子,因名曰涓,即状元公也。

[按]岳州冯状元父,无子买妾,得一宦女,还之。未几,妻娠,里中皆梦鼓乐送状元。与此同。

高封翁(《感应篇瀹注》)

扬州高某,初无子。贩货京口,寓中时闻安息香。一日壁中忽伸进一枝,公潜窥,见一少女独坐。访之主人,即其女也。问何以不字?曰:“择婿难耳。”数日,公于邻中访一婿以告。主人微嫌其贫,公曰:“吾当借赀与之。”是日即为作伐,赠数十金。归梦神曰:“汝本无子,今当赐汝,可名铨。”逾年果生一子,后登第,仕至尚书。

[按]不起邪心,难矣;为之择婿,更难。择婿,难矣;捐赀助其营生,更难。仁人用心,固如此哉。

钱长者(《懿行录》)

毗陵钱某,赀甲一郡,行善乏嗣。里有喻老,为势家所逼,求贷于公。公不计券,如数给与。事平,喻挈妻女踵谢。夫人见女有姿色,欲翁娶之,喻氏甚喜。公曰:“乘人之危,不仁。本欲行善,复杂爱欲于其间,不智。”急还之。是夕妇梦神曰:“汝夫厚德,当赐汝贵子。”逾年果生子,名天锡,年十八,乡、会连捷。

[按]经云:“淫人妇女者,得绝嗣报。”可以返观而悟矣。

富翁某(《迪吉录》)

闽富人某,无子,多美妾,皆不育。时有官赴任,中道妻亡,行李告竭。女泣曰:“母将腐矣!不若鬻我以葬,余为行赀,父任满赎可也。”父曰:“我止有汝,安忍为此?”女曰:“舍此无策。”于是涕泣鬻之富人,得钱三百千,而富人不知也。见其幽闲贞静,行止非常,约发虽以素,略不示忧戚之容。问之不告,叩介绍者,乃知其详,遂送还其父。父虑钱散无偿,翁曰:“不必偿矣。”又助路费二百千。未几,正妻生二子,皆少年登第。

[按]马公所买之妾,是鬻身葬父。富翁所买之妾,是鬻身葬母。若不遇此善人,无以为孝女劝。若不生此贵子,无以为义士劝。

劝求寿者(共三则,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之有精液也,如树之有脂也,灯之有膏也,滋之则茂,竭之则枯。《解脱要门》云:“修行之人,若数十年欲心不动,则精髓凝结,渐成舍利。”《道书》曰:“欲念不生,则精气发于三焦,荣华百脉。”苏子曰:“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无如世人,淫欲关头,至老不悟。当淫火动时,便起欲念。欲念起时,精气益耗。精气既耗,淫火愈动。互相引发,死亡立至。更有服饵热药,助火导淫,煎灼五脏,其祸尤惨。至于亏损阴德,削夺寿算,更不必言矣。有志长年者,岂可蹈此覆辙哉?

范县尹(《迪吉录》)

唐范某,精于历数,自算来秋,寿禄俱尽。时欲就职江西,访之日者。日者曰:“君大限在来年七月矣,何以远官为?”范曰:“某亦自知,但欲得微俸以嫁女耳。”及之任,买得一婢,诘之姓张,父尝为某堰官,乃故友也。叹曰:“吾女不愁不嫁!”择一贤婿,先以女妆嫁焉。秩满归京,仍遇日者。见而骇之,问故,以直告。叹曰:“子今福寿未可量也。”后历官数任而卒。

[按]人若康健时,常想死日,则何善不为,何恶不戒?惜乎不念归期耳。菩萨八念中,有一“念死”,其义深哉。

王某(思仁目击)

昆山庠生子王某,弱冠时,与一邻女有约,往来不绝。其父时用夏楚,卒不戒。一日伤于胸,得呕血症,百药不效。毕姻甫三载,遂身故。其妇哀毁数年,亦卒。

[按]昔有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其言。阅月,宫人皆肥泽,拜帝谢恩。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此是药渣。”王某既自身为药渣矣,又欲服药,将焉用之?

王沈二公(《感应篇集解》)

宋开禧初,简州进士王行庵,弱而寡欲。其表弟沈某色力强壮,肆情花柳。王屡规之,不听。一日沈自外归,目击其妻与人苟合,正欲取器击之,手臂忽不能举。浩叹而卒,时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设醮。道士拜疏,伏地良久,起云:“查公寿算,止得五旬。以两次不淫人女,延寿三纪。”后果至八十有六。

[按]野草闲花,固宜永断,即夫妇之际,亦当相敬如宾。唐薛昌绪,与妻会,必有礼容,先命女仆,通语再四,然后秉烛造室,高谈雅论,茶果而退。或欲就宿,必请曰:“昌绪以继嗣事重,欲卜一嘉会。”此虽近迂,然欲矫枉,必先过正,故录之,以备韦弦。

劝遇难者(共三则,二法一戒)

颠沛流离之际,完一妇女节,功必倍之。损一妇女节,过亦倍之。得失天渊,尤宜谨守,是在强为善而已矣。

汪一清(《续笔乘》)

嘉靖末,漳庠汪一清,遇乱被获。见贼执一妇至,乃同学友妻也,竟认为妹,许其赎出。贼乃同闭一室,相对月余,不起邪念。后得赎归,友泣拜谢之。汪随登第。

[按]达旦之义,再见汪君。古往今来,几人仿佛?

张文启(《不可不可录》)

明末福建张文启,与周某避寇山中。有少女先在,见二人,仓皇欲避。张曰:“去必遇寇,吾等皆诚实人,决不相犯。”中夜,周欲私之,张力阻得免。及旦,张恶周在,同之出山,知寇已退,速访其家迎之。张后为黄姓者婿,奁具甚厚,观之,即其女也。生二子,皆登第。

[按]周生业报,固自在后,惜乎未之知耳。

池州舟子(池州人述)

康熙癸卯,池州大水。有人驾舟,救一少女,将污之。女仍入水,遇树得生。逾年女嫁他村,合卺之明日,女见其舅,即前逼己之人,大恨,泣告送嫁者,遂自缢死。

[按]后女家与之构讼,其事始闻于人。

劝医士(共二则,皆法)

淫欲关头,他人破之难,医家破之易。何则?人想病时,欲心自淡,今则所见无非病人,其易一也。人惟不知卫生,所以斫丧,今则精于调摄,其易二也。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只因薄皮所覆,瞒尽天下英雄,今既识得病源,不啻洞见肺腑,其易三也。勉之哉!

聂从志(《文昌宝训》)

宋嘉祐间,黄靖国为仪州判官,被摄至冥。主者曰:“汝官仪州,曾知一美事乎?”取簿示之。乃医者聂从志,于某年月日,在华亭杨宅行医,拒奔妇李氏。上帝敕其延寿三纪,三世登科。其后一一皆验。

[按]禁止邪淫,鬼神便称美事,则反此者可知矣。

陈医师(《感应篇广疏》)

余干陈某,尝医活一贫士,士感之。一日暮宿其家,值士他往,妻欲出陪。陈止之。妇曰:“姑意也。”陈曰:“不可。”妇低回良久。陈连曰:“不可不可。”后几不自持,遂取笔书曰:“不可二字甚难。”天明辞去。后陈之子应试,试官欲弃其文,忽闻连呼“不可”。细阅之,决意欲去。遂大声曰:“不可二字甚难。”不得已,强录之。及谒见,乃知其故。

[按]其子几不中式,皆从乃父几不自持来。

劝商农工贾(附豪仆,共六则,皆戒)

商农工贾,当自念曰:吾等或靠经营,或靠手艺,披星戴月,冒暑冲寒,不过欲少积锱铢耳。人有妻女,我亦有妻女。人有姊妹,我亦有姊妹。他人若起恶念,我必切齿衔仇。我若稍有邪心,彼亦摩牙抱恨。现见某某为奸淫事,疾病死亡,官非破败,甚至鬻女卖男,弃家荡产。只为一念之差,以致如此。吾今早自觉悟,便当断此邪心。见女之老者当作母想,长者当作姊想,少者当作妹想,幼者当作女想。不谈闺阃之事,不看淫邪之书。兼之步步积阴功,时时行方便。则福寿自然日增,子孙自然荣茂。世间便宜,孰过于此?

木商某(《戒淫汇说》)

嘉靖末,宜兴节妇陈氏,有姿色。一木商见之,百端诱饵,知不可犯,乃夜掷木其家,闻官以盗,又贿胥吏窘辱,以冀其从。妇日夜祷玄坛,一日梦神曰:“已命黑虎矣。”未几,木客入山,有黑虎跃出,越数人而食之。

[按]此等恶人,投畀豺虎,固不足惜。独惜其白发高堂、红颜少妇,在千乡万里外,哭望天涯,骸榇俱无著耳。客居之士,所当痛心而镂骨矣。

王勤政(《感应篇图说》)

滁阳王勤政,与一妇通,有偕奔之约,而虞其夫追及。未几,夫为妇所制而死。王骇,奔江山县,自谓可脱。饥投食店,业店者供二人食。王问故,曰:“顷有被发人随汝,非二人乎?”王知为怨鬼,诣郡自首而伏辜焉。

[按]怨鬼既随,不能自主。其自首也,怨鬼有以使之也。

麻村二人(《不可不可录》)

麻村甲乙二人,居止不远。甲恋一孀妇,其妻怀恨。乙使己妻挑之,遂通焉。积久,乙妻亦恨。一夕甲在孀妇家,渴而趋归,至门首,忽闻乙与妻语,大怒。还至孀妇家,取斧而往。道经乙门,欲先淫其妻以报焉。乙妻亦怨夫之不归也,姑从甲意。时乙在甲家,度甲将归,私欲杀之,持斧立自门首。闻门内男子声,急叩门。甲持斧跃出,乙持斧砍入,暗中大叫。邻里执炬来劝。乙见奸夫即甲也,大惊,问甲曰:“汝何处得斧?”甲曰:“本欲断奸夫头,因污汝妻,姑饶汝命。”乙曰:“吾何曾奸汝妻?”甲指其斧曰:“此非我厨下缺柄斧乎?”乙语塞。众皆曰:“此天报也。”哗然而散。

[按]淫人妻女,妻女人淫,与庆封之易内何异?

戈阿己(目击其审单)

康熙己酉,昆山戈阿己,淫一邱氏妇,时往焉。一日曰:“我杀汝夫,何如?”妇怒,止之。其夕竟操刀往,妻不觉。乘暗挥刃,适邱如厕,误伤其女。邱闻之官,戈戮于市。

[按]奸人之妻,反恶其夫,只此一念,天网难逃。

南京工某(余成童时亲闻)

康熙辛亥冬,南京有工某,僦居昆山,通于卖面之妻。夫觉之,迁避一村。未几,工亦迁至。一夕夫自外归,潜闻私语,密自开门,取面刀暗中斫之,正中其脑,连被捆榻下。夫以为死,叩邻取火,火至并杀其妻,而奸夫已失所在矣。明日有人报曰:“某处荻苇中有死人,血流遍体,但裹一湿棉被,冰结如胶。”视之,即工某也。相距里许,隔一大河,盖裹被渡河,冰水入脑而死者。

[按]临白刃,至痛也。渡冰河,至寒也。暴尸骸,至羞也。别妻子,至惨也。而皆于淫念致之。所以《楞严经》云:“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张甫(万人目击)

太仓张甫,素有淫掠之行,良家妇女亦间遭其污。后投郡城显宦家,势益横。康熙壬戌秋,被害者罗其恶事,控于军门。当事鞫得其实,拷掠备至,枷示阊门,限其绝命而后释。

[按]余阊门目睹后,适梓人进此板书样,故并刊之。

劝亲狎妓童者(共二则,皆戒)

妓女之流毒,甚矣哉!竭人精气,耗人货财,离人夫妇。朴者亲之而淫荡,智者恋之而昏迷。迎新送旧,藏垢纳污。此亦天下之至秽者也,而俗士甘之,奇已!至于龙阳,尤属多事。幸得为男矣,无可被污矣,乃于无可污之处,而必求其污之之道,岂非自寻烦恼耶?不知何人作俑,其习至今存也。洁白之士,宜并戒之。

赵刘二子(都中竞传)

宛平民赵林,与刘方远,饮妓家。妓之旧好王宗义至,刘殴之,立毙。闻于官,刘嘱妓诬供赵杀,赵抵死。一日刘方宴客,客忽揪其发,作赵声骂曰:“尔实杀人,嫁祸于我,我已诉阴司,摄汝辈矣。”未几,刘与娼俱死。

[按]杨邦乂足不涉茶房酒肆,一日被友诱入妓馆,遂至焚衣自责。较之赵、刘,优劣何如!

张崇义(友人目击)

康熙辛亥,山西永宁州银匠张崇义,比一顽童武根耳子,寝食与俱。一日张醉,先就枕。根耳子见铺内有物,竟拉杀张,窃之而逃。时适五鼓,逃出东门,门尚未启,次早获之,拟斩立决。

[按]俊童在家,每彰闺丑。张生之变,犹属意外耳。

劝悔过(共三则,各兼法戒)

邪淫之事,世人犯者甚多。虽一时不见恶报,然冥冥之中,有默消其福者,有阴夺其算者,有削去其科名者,有死于蛇虎、刀兵、官非、水旱者。更有自身暂脱,而报于子孙,今世未偿,而酬于来世者。譬如密罗之雀,处处无逃,亦如漏器之鱼,渐渐就死。今人举足动步,皆临暗厕深坑,恬不知畏,一旦业报到来,手脚忙乱,如落汤螃蟹,嗟何及哉?普劝世人,早自觉知,生大恐怖,发大羞惭,起大勇猛,于佛菩萨前,一一忏悔。则罪从心起,还从心灭,积德既久,自可挽回。若欲超出三界,又当发菩萨誓愿,愿未来世,度尽一切众生,所有淫业罪报,尽行救拔,使彼莲华化生,不由胎狱。则不惟恶业消除,抑且获福无量。故《涅槃经》云:“譬如氎华,虽有千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咸味。”屠刀放下,还同不坏之身。水底回头,便立菩提之岸。火急进步,时不待人。若智若愚,皆当自勉。

洪焘(《迪吉录》)

明洪焘,文忠公次子也。一日如厕,被亡仆拉至阴府,见一贵人中坐,绯衣、绿衣者左右侍立。洪以前程为问,绿衣者出一册于袖中,其字如蚊,己名下不能尽阅,后注云:“合参知政事,以某日污室女某,降秘阁修撰、转运副使。”洪悚然泪下。绿衣者曰:“但力行善事,犹可挽回。”既苏,已死三日,遂勇于为善。后公以秘撰两浙漕召,甚恐,竟无恙。以上寿终,官至端明殿学士。

[按]最易犯者,莫如媵婢,岂知折福乃尔哉?慎之慎之。

项梦原(《知非集》)

北直项梦原,原名德棻。梦己中辛卯乡科,以污两少婢削去,遂誓戒邪淫,力行善事。刻《金刚经》,岁施之。后梦至一所,见黄纸第八名为项姓,中一字模糊,下为“原”字,因易名“梦原”。壬子乡试,中二十九名。己未会试,中第二名。心甚疑之。及殿试,二甲第五,方悟合鼎甲之数,恰是第八,而榜纸实黄也。后官至副宪。

[按]戒淫,善矣。并流通内典,善之善者也。奚但灭罪哉?

田某(《不可不可录》)

明季田某,丰姿俊雅,妇人往往奔之,田心知其非而不能戒。读书于南山寺,见神人白日告之曰:“汝有大福,因花柳多情,削去殆尽。若自今改过,犹不失为进士、御史。”田急猛省忏悔,其爵果如神言。

[按]《解脱要门》云:“若忏悔淫业,须观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灭。”犯淫戒者,不可不知。

劝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则,皆戒)

《华严经》云:“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属。”《罪福报应经》云:“淫人妇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堕鸡鸭中。”虽然,此犹泛言淫业也。若乃至亲尊长、僧尼净众,而有烝秽染污,则名根本重罪,死堕无间地狱,屠割烧磨,无暂停息。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复坏,更寄他方。具如经说,言之可畏。若世人不知,曾犯此罪,或虽无其事,而有其心,亦名为犯。须知此人三寸气断,必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宜乘康健之时,于三宝前,苦切忏悔,誓度十方一切众生,使彼皆出三界,我然后方成正觉。则虽有定业,自然消除。昔阿阇世王,犯大逆罪,以忏悔恳切故,在地狱中,不过如世间牢狱五百日苦(详《菩萨本行经》)。足见忏悔功德,不可思议。倘然一日因循,难免长劫苦楚。

朱公取卷(本房吴履声述)

宿松令朱维高,康熙己酉,入江南内帘,取中一卷。夜梦鬼曰:“此人不可中。”因手书一“淫”字。问其详,曰:“此人奸继母之女,已干天谴。”次日偶忘其梦,以此卷呈,主试者大加称赏,忽以笔抹“险阻”二字。朱禀云:“中卷内有此字者甚多,似不应抹。”主试者悔之,命朱洗去。及洗,而墨迹溃透数层矣,忽忆前梦,遂决意摈去。

[按]北俱卢洲,当男女会合时,同至树旁,树枝四面垂下,自然得诸卧具。若此女系母姨姊妹,树枝不垂。强意污之,树即枯死(出《起世因本经》)。可见骨肉之间,大犯天忌,摈出孙山,未足以惩其罪也。

许兆馨(《感应篇说定》)

晋江许兆馨,戊午孝廉也,往福宁州,谒本房座师。偶过尼庵,悦一少年尼,挑之不从,遂以势胁之,强污焉。次日无故发狂,嚼舌两断而死。

[按]此是华报,果在地狱。

进香舟人(姑苏同进香者述)

顺治初年,有夫妇进九华香,夜宿舟中。有人窥其妻美,夜半诈为夫而淫之。次早方觉,惭而缢死。夫大痛,买棺殡于道,朝礼毕,载其柩归。至家,则其妻先在焉,骇以为鬼。妇曰:“汝送我先归耳。”夫益骇,发棺视之,则死者乃同舟人也,项上有索,如缢死状。由是远近传播,朝礼者益加严肃。

[按]进香之人,定系信善男女,报之所以速而奇也。

劝发心出世(引经十则,八法二戒)

昔世尊在祇园精舍,有四比丘,共论世间何者最苦。一言淫欲,一言饥渴,一言瞋恚,一言惊怖,共诤不止。佛言:“汝等所论,未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瞋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出《法句经》)即如淫欲一事,有女人之身,即爱男子。有男子之身,即爱女人。败名丧节,损福削寿,靡不由之。纵或矢贞守操,现享富贵,而享富贵时,必造恶业,一日行凶,万劫受报,所得不偿所失。即或享福之时,又修善业,直至生天,而天福一尽,复入轮回。所以经云:“转轮圣王,王四大天下,飞行自在,福尽还作牛领中虫。”则知业缘福报,总归堕落之因。地狱天宫,尽是轮回之处。若不发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恶,转轮于三途八难,非所望于血性男子也。虽然,曲高者,和自寡,此言可为知者道。

如来降诞(《释迦如来谱》。此条虽无与乎戒淫,然欲为下文张本,不得不述应化原由,庶使一段大事因缘不至泯没耳。)

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无量劫前,已经成道。为欲救度众生故,分身无数,处处示现降生耳。即以此土释迦言之,即天竺国净饭王之太子也。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宫,名善慧菩萨。时天竺国有圣王,名净饭王,圣后名摩耶夫人,皆过去古佛,现身为国王国母。菩萨即乘六牙白象,腾空入夫人右胁,圣母即觉身体安乐,如服甘露。智慧辩才,应时具足。诸天妙膳,自然而至。将及弥月,圣母引诸宫女,游于园中。偶举右手,攀波罗叉树枝。太子于右胁忽然而生,放大光明,遍照天地,万天圣众,赞叹欢喜。地上忽涌香水二池,一冷一热,浴太子身。又虚空中九龙吐水以应之,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忉利天王以天衣承接。尔时太子,各于方面,自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时净饭王坐宝殿上,适议国政。忽闻大臣击欢喜鼓,奏诞圣子。欲以宝辇,载之入宫。毗首羯磨天化作七宝车,四大天王为之御,诸天于虚空中烧微妙香,供养太子。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此其大略之毫末也,详在大藏诸经,不可殚述。

不染世缘(《佛本行经》及《过去因果经》)

尔时净饭王,聘耶输陀罗为太子妃,具足姻礼。复增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即为三妃。起三宫殿,婇女三千,侍御太子。第一宫婇女,当于初夜。第二宫婇女,当于半夜。第三宫婇女,当于后夜。宫中复奏千万音乐,昼夜不绝。尔时太子,恒与其妃,行住坐卧,无有世俗之意。于静夜中,但修禅观,未尝与妃有夫妇之道。

菩萨降魔(《观佛三昧海经》)

魔王波旬,见太子勇猛修行,欲败其道,遍集天兵、毒龙恶鬼,诣太子所,刀轮火箭,四面云集。太子入慈心三昧,不能为害。波旬大怒,复遣三女,天冠缨络,容仪晃耀,乘七宝车,安施宝帐,无量玉女,各奏天乐,身中毛孔,皆出妙香。至太子所,下车合掌,安详徐步,礼敬太子。手执宝器,盛天甘露,献太子言:“太子生时,万神侍卫,何弃天位,来此树下?我是天女,六天无双,愿以微身,奉上太子,乞遂下情。”尔时太子,身心不动,但以眉间白毫,旋向三女。三女自见身内脓血涕唾、九孔筋脉、大肠小肠、生脏熟脏,其间各有无量诸虫,宛转游戏。三女尔时,即便呕吐。又见自首,一化为蛇,一化为狐,一化为狗。背上负一老母,发白面皱,犹如僵尸。胸前复抱一死小儿,六窍流脓。三女惊怖,匍匐而去。

丑诃美女(《杂譬喻经》)

佛世一婆罗门,生女端正,艳丽无双。乃悬金于外,募有能诃我女为丑者,当与之金。九十日内,竟无应者。引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甚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舌亦尔。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著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佛破男欲(《出曜经》)

拘睒弥国,有摩因提,生女端正,将诣佛所,愿给箕帚。佛言:“汝以女为好耶?”曰:“从头至足,周旋观之,无不好也。”佛言:“惑哉肉眼!吾观从头至足,无一好也。汝见头上有发,发但是毛,象马之尾,亦皆尔也。发下有髑髅,髑髅是骨,屠家猪头,骨亦皆尔。头中有脑,脑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目者是池,决之纯汁。鼻中有涕,口但有唾。腹脏肝肺,皆尔腥臊。肠胃膀胱,但盛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挛皮缩,但恃气息以动作之。譬如木人,机关作之,作之既讫,解剥其体,节节相离,首足狼藉。人亦如是,好在何处?”

佛破女欲(《摩邓女经》)

佛告摩邓女:“汝爱阿难何等?”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不净。其夫妻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生儿子。已有儿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中,有何所益?”

目连却妇(《禅秘要经》)

长老目连,得罗汉道。本妇欲从之,盛服庄严,欲坏目连。目连即说偈言:“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缠裹,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我心如虚空,一切无所著,正使天欲来,不能染我心。”

沙弥守戒(《贤愚因缘经》)

佛世安陀国有优婆塞,供养一比丘、一沙弥,日日馈膳。一日举家出门,独存十六岁幼女,容貌无双,偶忘馈膳。食时既至,比丘遣沙弥自取。女闻叩门,知为沙弥,喜而延入,倍现淫态,谓沙弥言:“吾家财宝,其数无量,若遂我愿,当为汝妇。”沙弥自念:“我有何罪,遇此恶缘?宁丧身命,终不破戒。若欲逃去,彼必牵住,路人见之,反取污辱。”乃方便告云:“汝可闭门,我入一房,暂停须臾,当即如愿。”女出闭门。沙弥入室,见一剃刀,心甚欢喜,乃脱衣服,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涕泣发愿:“我今不破佛菩萨戒,及和尚戒,自舍身命。愿我世世生生,出家修道,究竟成佛。”遂自刎死,流血滂沱。其女见之,欲心顿息,大生悔恨,自断其发。父适归家,叩门不启,使人逾入,见女如是,骇问其由。女默不答,心自思惟:“若以实对,甚可羞惭。若言沙弥辱我,必堕地狱,受苦无极。”展转熟思,即以实告。父因入房,合掌作礼。国王闻之,礼拜赞叹。见闻者,皆发菩提之心。

抱眠罪果(《僧护经》)

僧护比丘,从龙宫出,经历一处,备见种种可畏之事。殿堂壁柱,及诸器皿,皆血肉所成,火烧受苦,共有五十六事(详在经中)。内有二沙弥,眠卧相抱,猛火烧身,苦不休息。出问世尊,世尊一一答之(详在经中)。又云:“汝见二沙弥者,是地狱人。迦叶佛时,是出家人,共一被褥,相抱眠卧,故入地狱。火烧被褥中,相抱受苦,至今不息。”

业识化虫(《法句喻经》)

佛世有清信士,供养三宝。临终之时,其妻在傍,悲伤痛苦。夫闻哀恋,即时命终,魂神不去,在妇鼻内,化作一虫。时有道人,见妇哀哭,善言劝谕。其妇尔时,涕泪交出,虫便堕地。妇见而惭,欲以脚蹈。道人急告曰:“止止,莫杀,是汝夫君!”妇曰:“吾夫奉经持戒,精进难及,何缘为此?”道人曰:“因汝恩爱,临终哭泣,动其恋慕,故堕虫身。”道人为虫说法,虫闻忏悔,命终生天。

[按]临命终时,最为要紧。一念偶错,前功尽弃,慎之。

卷二 受持篇

居官门

(共计十科,七十有五条,多属治国平天下之事)

万恶之首,实唯邪淫。况居高位,式化匪轻。作君股肱,纳诲宜勤。为民父母,训俗须殷。敢竭刍荛,献之公庭。扩而充之,存乎其人。

翼赞皇猷第一

辅君以清心寡欲;时陈福善祸淫之理。

不进淫书;不献美女。

常言少置妃嫔。

疏请禁天下编辑淫书;裁节梨园教坊;流通三教典籍。

(八条,初成主德,次尽臣道,次福及宫中,末恩流海内。)

鼓励风俗第二

增修节义传;赠义夫、节妇匾额,仍不许置酒高会;刊行善书;严丧中娶妻生子律。

禁畜娼优;禁编造淫书;禁卖小说;禁写春画;禁造泥美人;禁货淫药及淫具;禁赌博;禁掠卖男女;禁赛会迎神;男女无故不入尼院;妇女不艳游。

妾不衣帛;婢无膏沐;税沽酒。

(十八条,初尚礼教,次禁嚣靡,末崇节俭。)

约束军士第三

严禁奸淫虏掠。

不许混入尼庵。

(二条,初通禁,次特禁。)

不轻准呈状第四

离人夫妇;株连尼孀。

奸情无实;童年男女。

(四条,初存厚,次原情。)

勿逮妇人第五

非关大逆;事在赦前;有夫男者。

适欲遣嫁;新婚之女;临产之妇。

我将远出;我方醉怒。

(八条,初论事,次谅情,末审己。)

勿轻逮妇人第六

良时令节;酷暑严寒;事尚可迟。

路远经宿。

可以调和;势家所讼;未经三思。

现在出家;多年守寡;良家之女;有孕之妇;新遭火盗。

(十二条,初揆时,次度地,次量事,末观人。)

谨防物议第七

不以美女幼童结权贵;不纵幕宾及子弟、亲戚、仆从游妓馆;不于任所纳妾联姻。

不赏花玩月;不受助淫药饵;不纳舞女歌童;不赴优觞妓席。

(七条,初恐失名节,次恐损威望。)

用刑仁术第八

生员犯奸,教官扑责;僧道违律,易服施刑。

妇人有罪,著衣行杖;重罪女犯,另置一牢。

(四条,初贵贱有等,次男女有别。)

毋置妾第九

有子;年老;姬媵满前;已造淫业。

家有悍妻;有俊仆;多方求子不效。

自身显达,妻在故乡。

(八条,初论理,次量势,末度情。以下通士庶。)

不敢作妾第十

同姓女;儒家女;尼孀女。

祖、父之婢。(四条,初以在外者言,次以在家者言。)

居家门

(共十科,一百条,多属齐家之事)

具此须眉,号曰丈夫。一家之中,瞻我仰我。苟失其正,万事俱左。天恶淫人,如弃涕唾。邪淫之报,更仆难数。说之伤心,闻之凄楚。聊陈管见,不辞口苦。遵此居家,芳流千古。

杜邪第一

妓女不许入门;梨园不许入门;赌博挟妓者不许入门。

师巫不许入门;药婆不许入门;货淫具者不许入门。

(六条,初绝能淫之辈,次断导淫之缘。)

远嫌第二

同胞兄弟,不入寝室;嫂叔相见,笑不露齿;男女五岁不同卧,十岁不同食;不互穿小衣;出嫁姊妹,不至其卧房;从堂姊妹嫂叔,不私见;服外姊妹不相见;抱幼妹、侄女,不裸形,不呜口。

女子无故不见姑夫;妻之姊妹不相见;婿至外家,不进内室;妾之兄弟,不见主母。

养媳虽幼,勿使共食;非至戚,内外不通问;非大礼,内外不通问。

(十五条,初同姓,次异姓,末同异姓。)

肃闺第三

家中不闻悍妇声;妇女不艳妆,不佩香囊;不观灯看戏;不窥门;少饮酒;无秽语;相敬如宾;笑不露齿;暑不袒裼;男子暑月下体重衣,女人三衣;衣服不晒外,不薰香;名刺书简,妻女不代笔;妾不近僮仆。

奴不裸形;婢不入市。

(十五条,初妻妾,次仆婢。)

家教第四

对子女,夫妇不戏。

男子过十岁,不近婢;往亲友家,勿使入内;行路教以正视;不许多饮酒;不许观灯、看戏、游春;不许习博弈、樗蒱、斗牌、掷骰;勿近狂徒;勿从毁谤三宝之师;使早修不净等观;使常知福善祸淫。

幼女勿使僮仆抱;六岁以上,不出门庭;不许饮酒;不许览山歌小说;勿学诗画琴棋;常使持经念佛;教以四德三从。

(十八条,初端其本,次训子,末训女。)

冠婚第五

未冠不先婚;赘婿及养媳,未婚各不相见;洞房无戏谑声。

子已冠,父节欲;子已婚,父绝欲。

(五条,初夫道,次父道。)

丧祭第六

三年之丧,不娶妻妾;夫妇不同寝;期之丧,夫妇仅同寝。

父母忌日,不同寝;将忌三日,仅同寝。

(五条,初丧略,次祭略。)

宴会第七

不尚声乐;不酣歌狂饮;妾婢不侑觞。

孀妇非至戚,不邀饮,不留宿;女亲在家,卧室宜远徙;亲戚所随婢媵,卧榻不离其主母;少年女仆邀远客,必使其夫同往。

(七条,初男,次女。)

远虑第八

家主常早起晚睡,门户谨严;不与迎神赛会。

子女谨朴者婚嫁宜迟,流动者婚嫁宜早;太幼勿联姻,勿过信媒妁;勿轻以女为养媳;有二子者丧偶勿娶,一子者宜娶妾,恐凌虐原配子女故;少年孀妇有志者守,无力者嫁。

不畜美貌乳母;不彰艳妾名;奴婢不令同处食,同室卧;不畜艳婢;不畜俊僮。

不藏戏文小说;不藏美女图像;不藏乐器。

(十五条,初防意外事,次婚嫁等事,次妾媵等事,末器玩等事。)

世讳第九

父子同居防聚麀;兄弟同居防乱宗。

亲戚同居防乱姓;室女通外防闺丑。

(四条,初防伦纪之坏,次防德名之损。)

御下第十

宽待奴仆,常作子想,于诸媵婢,常作女想。

妻不在家,婢媵不卧寝室;脱靴帽、换衣服,勿用婢;洗男子溺器,不用婢;奴仆早婚配;新婚者不远遣;婢媵父母备价来赎,速还其券;家生女,听仆遣嫁;奴婢通奸,宜远逐之,勿酷毒拷掠;骂奴婢,不及其父母妻室,彼若骂他人,亦严禁之。

(十条,初总言存心之厚,次备列家政之宽。)

广戒门

(共十科,一百二十条,多属修身正心之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阿难此语,苦口叮咛。载于阿含增益之经。吾述广戒,本此菩心。莫谓人微,其言亦轻。凡百君子,洗耳来听。

守身第一

不敢以父母之遗体陨节败名,令人不齿;不敢以父母之遗体少年斫丧,多病早夭。

不敢以父母之遗体显犯王法,身投宪网。

不敢以父母之遗体上干天谴,福禄俱消;不敢以父母之遗体造绝嗣因,斩焉无后。

(五条,初以名寿言,次以国法言,末以果报言。)

摄心第二

务绝爱心;贪心;骄心;侈肆心;逸乐心;妒忌心;怙恶心;迷恋心;随逐心;退惰心。

常发慈心;悲心;恕心;智慧心;厌恶心;羞愧心;恐惧心;忏悔心;坚固心;出世心。

(二十条,初去妄,次存诚。)

言语第三

与女人言,不现情欲相,不谈夫妻胎产事;不传闺门语;不破人婚姻;不代人作伐;不介绍买婢妾;不以秽语骂仇家;不出风流绮语。

乍见游女,不以告人;不言某处剧戏;不说女人贞淫好丑;不论服饰妍媸;不言某家有贤女、长女、美女;不问某家妇有孕与否;不赞叹淫书;常言善恶必有报应;常言死后神明不灭。

(十六条,初自积阴功,次断人邪念。)

文艺第四

多阅内典;少撰诗赋。

见诗书所载节妇,常起敬心;所载美女,不起染心;于苟且事,不起随喜心;贺祖父、伯叔、兄弟、姊妹毕姻诗文,不低回涵泳。

常善著书;不评阅传奇事;著节妇传,不称其貌;不翻贞节事案;不流通妇女诗文;纂修史册,遇导淫之事,痛加删削,诽谤僧尼者尤甚。

(十二条,初预养善心,次防微杜渐,末志存利益。)

出外第五

不往茶轩酒肆;不赴娼优席;不游春;不观审录奸情事。

不宿孀妇家;访友不默入中堂;不窥内室;不抱他家女孩;不与婢妇言笑。

见妇人不有意整容;不揣度是何人妻女,嫁否、孕否、贤否;见妇人衣服簪珥,不念是何人物;对他家亡妇像,不注目视,不念其妍媸;见人类、异类行欲,心不随喜。

与男子同被,不解下衣;不同浴同厕。

(十六条,初慎所往,次绝嫌疑,次清念虑,末修容止。)

相与第六

毁谤三宝者勿友;编撰淫书者勿友;谈论闺门者勿友;亲狎妓童者勿友;好酒赌博者勿友。

常劝人归依三宝;流通善书;深信因果;持不二色戒;修不净观法。

(十条,初择交,次忠告。)

时令忌第七

佛降生日;成道日;天地交会;国忌;三光之下;雷电风雨;六斋十斋日;三元五腊日;八王日;大寒大暑。

父母诞忌;夫妇诞日。

(十二条,初公戒,次私戒。)

胎产忌第八

孕妇不绝房事,子殇于痘;劳形者子女患惊;劳神者子女患淫;服热药者子女患疮,常多血症;起居轻佻,子女形体不正;孕妇饮酒,子女淫佚;精气损耗,子女怯弱。

产后行欲,夫妇痨伤。

(八条,初胎前,次产后。)

妻妾忌第九

非地;非道;怀娠;产未四月;抱儿;乳儿;病;其父母诞忌。

作他女想;父母之媳想。

(十条,初身孽,次意孽。)

杂录第十

见妇人,目不逆送,不出秽语;不同妇女乘凉;不往观迎亲者;不惧内;不虐内;小溺不视下;不故意出精。

拭去市井中所粘助淫方;过尼孀墙下,不小溺;遥见妇女,不小溺;暗不裸形。

(十一条,初绝鄙薄态,次存长厚心。)

灭罪门

(共七科,六十条,多属诚意之事)

光阴如箭,日月如流。业报一至,欲避无由。乘此康健,勇猛回头。六根不动,八苦齐休。

亲近三宝第一

参究禅学;常修净土。

绍隆佛种;庄严佛像;修造殿宇。

流通经典;持诵神咒。

常参访大德高僧,四事供养;勿念僧尼过。

居官常护法。

(十条,初总归,次佛宝,次法宝,次僧宝,末总结。)

发宏誓愿第二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条,初悲心,次智心,末圆满心。)

忏除业障第三

忏悔无始已来邪淫六亲尊长之罪;忏悔邪淫出家四众之罪;忏悔邪淫朋友妻妾之罪;忏悔邪淫奴仆婢媵之罪;忏悔邪淫歌童妓女之罪;忏悔邪淫神女仙姑之罪;忏悔邪淫天龙八部之罪;忏悔邪淫鬼魅妖狐之罪;忏悔邪淫饿鬼畜生之罪;如是一切罪垢,愿乞消灭。

又代宿世今生父母六亲忏悔;又代国王、师长忏悔;又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忏悔;又代朋友知识忏悔;又代无量劫来债主怨家忏悔;又代地狱、饿鬼、畜生忏悔;又代刀兵、饥馑、疾疫众生忏悔;又代诸天诸仙忏悔;又代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恼有情忏悔;如是一切罪垢,愿乞消灭。

(二十条,初自忏,次代忏。)

修福利人第四

施戒淫书;取人淫书付火。

保全妇女节。

助赀嫁女;代赎良家女;收养儿;施胎产良方。

(七条,初布施智慧,次布施声名,末布施财帛。)

现在觉悟第五

见妻妾产育,受诸苦恼,当作累他想,默念佛号,愿其世世不受女身,往生佛国;见子女疾苦,及诸产育,亦当作累他想,度脱想;见婢媵怀抱儿女,亦当作累他想,度脱想。

遥想数世后子孙,代代娶妻,代代嫁女,代代产育,代代生死,亦当作累他想,度脱想。

(四条,初因见生觉,次因想生觉。)

随喜功德第六

见贞节事;见贫女、长女得嫁;见人夫妇复合;见善书。

见人离欲出家,皆当赞成,助之欢喜。

(五条,初世间功德,次出世间功德。)

罪灭之相第七

忽然不想欲事;忽然觉女身污秽;忽然厌恶娼优;忽然欲毁淫词小说。

忽然发慈悲心;忽然信因果;忽然肯布施;忽然尊信三宝;忽然自知将来必死;忽然厌恶此身,发出世之想。

(十条,初专以淫见,次不专以淫见。)

经要门

(经分四科,二十四条,多属格物致知之事)

我闻在昔,鸠摩罗什,临灭度时,矢天誓曰:“余译经典,字字诚实,苟有虚言,舌当腐出。”及至茶毗,万人目击。舌独不坏,如莲之赤。三藏真言,有此威力。天宫龙宫,宝而弗失。供以香华,浮屠万级。痛彼凡夫,有目不识。觌面错过,尤堪叹惜。我今盥手,敬录数笔。拜登梨枣,流通万邑。共斩淫魔,遗世独立。

菩萨诃欲分第一

《大宝积经》云:菩萨观诸众生,愚痴颠倒,耽嗜淫欲,于母姊妹,尚生陵逼,况复其余。观是事已,作是念言:苦哉世间!此等众生,曾处母胎,卧息停止,生由产门。如何无耻,共行斯事,极可怜悯,堕于地狱、畜生、阎罗、鬼趣,无暂停息。譬如生盲,群狗逼逐,临大坑涧,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譬如圂猪,行处粪秽,兼又食啖,初无厌恶,彼诸众生,亦复如是。我当为彼宣说妙法,令其永断诸欲烦恼。

《月上女经》云: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与汝昔为母,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我或往昔杀汝等,汝等或复杀我来,各作怨仇互相杀,云何于此生欲想?

《智度论》云: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瞋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

《增一阿含经》云: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长阿含经》云: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人辈,来受诲者,当如之何?佛言:莫与相见。阿难又白:设相见时,当如之何?佛言:莫与共语。阿难又白:设与语者,当如之何?佛言:当自检心。

《密严经》云:男女相耽爱,精血共和合,如虫生臭泥,此中生亦尔。

(上共六章,首二悲悯一切,三四五断绝淫根,末斥其不净以结之。)

邪淫罪报分第二

《法苑珠林》云: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八师经》云:邪淫犯人妇女,或为夫主所获,临时得殃,祸及门族。或为王法收捕,酷毒掠治。地狱畜生,次第而受。纵得为人,闺门淫乱。吾见是故,不敢复淫。

《萨遮尼乾子经》云:自妻不知足,好淫他人妇,是人无惭愧,受苦常无乐。

《优婆塞戒经》云: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若属自身,是名邪淫。若属自身而作他想,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

《涅槃经》云:菩萨虽不与女人和合,然见男女随逐,便生贪著,即名毁破净戒。

《造像功德经》云:佛告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黄门身。一者残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于持戒沙门,瞋笑毁谤;三者情多贪欲,故心犯戒;四者亲近犯戒人,复劝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后起信心,造佛形像,不受斯报。复有四种业,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秽;二者于男子身,非处染著;三者即于自身,而行欲事;四者衒卖女色,而与他人。若有众生,曾行此事,深自悔责,造佛形像,不受此身。

(上共六章,首二三以恶人言,四以善人言,五以出家人言,末劝其忏悔。)

戒淫功德分第三

《七佛灭罪经》云:受持淫戒,有五善神侍卫,一名贞洁,二名无欲,三名净洁,四名无染,五名荡涤。

《佛般泥洹经》云:佛告柰女: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称誉;二不畏县官;三身得安隐;四死生天上;五从立清净,得泥洹道。

《戒德香经》云:不淫佚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提谓经》云:年三长斋月,月六斋日,三光之下,及八王日,并须忌之。

《禅要诃欲经》云:行者求道,持戒修定,应除六欲。所谓色欲、形容欲、威仪欲、言声欲、细滑欲、人相欲。著上诸欲,令观可恶不净之相。

(上共六章,首二言众福归集,三四言出离生死,五六示以戒之之法。)

警悟在俗分第四

《菩萨诃色欲法》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又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譬如渊停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狮子处之。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当知妇人,是热铁华,散布于地,足蹈其上。又云:何因缘故,名为妇人?所言妇者,名加重担,能令众生,负于重担,遍周行故。

又云: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于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道行般若经》云:在家者,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

(上共六章,首二三统论女色之害,四五言众生被其所缚,末动其畏惧之心。以后皆入观想法门,工夫尤为深细,必须澄心默照,至于纯熟,方能永断淫根。)

胎狱观

(此观成时,了悟胞胎种种惨状,是为原始息淫方便门)

父母未生前,面目将何在?只为投胎时,见欲生贪爱。淫心才一起,忽被精血盖。从此十月中,次第还宿债。母啖热食时,如受镬汤溉。母饮冷水时,若卧寒冰块。腹中当饱满,顶上悬铁袋。五内若饥虚,空洞无依赖。当其临产育,母危父惊骇。眷属绕床前,叩首呼天拜。身在两山中,遥遥难出外。蓐母牵其头,握之如引带。细皮触著手,刀剑无能赛。放声忽大哭,痛苦不可耐。旁人不识此,鼓掌皆称快。岂知称快人,当年亦此态。清夜一思量,咄咄真堪怪。此言非臆说,《五王经》所载。凡夫贪爱欲,生生常困惫。无量无边劫,曾见何人代?欲破烦恼军,智者擒其帅。主帅是淫魔,魔死余兵败。更将胎形惨,屈指陈其概。珍重世间人,可一不可再。

《修行道地经》云:

胎成七日,初不增减。

二七日,如薄酪。

三七日,如生酪。

四七日,如熟酪。

五七日,如生酥。

六七日,如瘜肉。

七七日,如段肉。

八七日,其坚如坯。

九七日,变五泡、两肘、两髀及项。

十七日,续生五泡、两手腕、两足腕及头。

十一七日,复生二十六泡、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鼻、口。

十二七日,泡相成就。

十三七日,现腹相。

十四七日,生五脏。

十五七日,生大肠。

十六七日,生小肠。

十七七日,有胃处。

十八七日,生二脏。

十九七日,生手掌、足趺、臂节。

二十七日,生阴、脐、颐、乳。

二十一七日,有三百柔软骨,如初生瓠。

二十二七日,如未熟瓠。

二十三七日,坚如胡桃。

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

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尚未具成。

二十六七日,成如藕丝。

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

二十八七日,始生肌肤。

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

三十七日,方有皮像。

三十一七日,皮转厚坚。

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

三十三七日,耳、鼻、肩、指、膝节成。

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

三十五七日,毛孔具足。

三十六七日,爪甲成就。

三十七七日,母腹中有风起,通其七窍。

三十八七日,随其宿世善恶,分香臭二种风,以定容貌、骨节贵贱。

是时不满九月,仅余四日,过四日后,风吹儿体,令其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自谓吾投浴池,或堕香花之所。其无福者,自谓或堕高岩,或悬剑树,愁忧不乐。出胎之时,如山合体,受苦无量,由是迷愦,不识去来。儿既长大,适得谷气,其体即生八十种虫(详在后观)。

虫寓观

(此观成时,备见此身诸虫猬集,是为初开不净方便门)

秽哉血肉躯,无量诸虫聚。潜伏四大中,其形甚微细。凡夫不觉知,天眼方能觑。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

《正法念处经》云:

髑髅内有二种虫,游行骨内,常食此脑。

复有放逸虫,住顶上,令人疾病。

复有发虫,住骨外,常食发根。

复有耳虫,食耳中肉。

复有鼻虫,食鼻中肉。

复有脂虫,住脂中,瞋则令人头痛。

复有食涎虫,住舌根,瞋则令人口燥。

复有醉味虫,住舌端,得美食则昏醉,粗食则萎弱。

复有虫名六味,彼嗜此味,我亦嗜此。

复有牙根虫,住齿内,瞋则令人牙痛。

复有四种虫,住咽喉中,令人食时津唾杂乱,咽之入喉,与脑涎合,或生呕吐。

复有虫名抒气,瞋则咽喉闭塞。

复有二种续虫,生支节间,令人脉痛。

复有肿虫,住身内,其虫饮血,自然肿起。

复有嗜睡虫,住周身,疲极归心,人则睡眠。

复有十种虫,行于肝肺,令人得病。

复有二十种虫,行于骨髓,食人精液,欲火常炽。

复有二十种虫,行于阴处,令人消瘦多瞋,下体常臭。

复有十种虫,行于屎溺,形色臭恶,或令人泻,或令闭塞。

(以上八十种虫,俱有名状,详在经文,繁不尽述。)

不净观

(此观成时,顿觉男女精血污秽,是为对治淫关方便门)

世间苦恼事,皆从爱欲生。爱心不能断,对色已消魂。水从骨内出,火自眼中腾。心雄胆已泼,业重障还深。平时顾礼义,或复爱声名。到此霎时间,廉耻安足论。鬼神且不畏,名教岂能绳?茫茫一浊世,狱讼渐繁兴。圣贤垂训戒,纸上亦空存。幸有如来教,大开甘露门。示以不净观,欲火化为冰。纵有天仙女,还同癞乞形。何况凡间妇,本是革囊成。不用谈因果,不用设严刑。见此众秽具,淫魔不敢争。此观得成就,拔去爱淫根。我从昔年来,亦复似摩登。多方用强制,对境还复萌。作此观想后,欲念顿然轻。今日稍觉悟,归戴大慈尊。誓于未来世,扫尽魔王军。分身无量刹,普利诸有情。冰庵张夫子,诲我尝谆谆。其言修观法,譬之学庖丁。疱丁技成后,不见全牛身。用刀十九载,犹如新发硎。我此降魔剑,百炼已成金。斩尽妖容鬼,目内无全人。西施接膝坐,唯见骨缠筋。三十六种物,色秽气膻腥。坐怀即是乱,不复慕展禽。爰述为俚句,朴陋不堪吟。但使文义畅,牧竖亦能听。听后转相化,永断爱河津。法轮时时转,浊世皎然清。

男女总相第一 静观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本精血和合,是受生不净。住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是居处不净。在胎惟饮母血,是所食不净。十月满足,从产门出,是初生不净。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

女根垢相第二 《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当知妇人,有五蛆虫户,而丈夫无此。其五蛆虫,在二道中。其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蛆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

女腹垢相第三 《禅秘要经》云:若行者贪淫风动,昼夜思欲。如救头燃,当疾治之。治之之法,先观子脏。子脏者,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有九十九重膜,如死猪胞,满盛恶露,形若马肠,上圆下尖,直至产门。中有一千九百细节,如芭蕉叶纹,八万户虫,周匝围绕。人饮水时,散布四百四脉,诸虫食之,即吐败脓,其色如血。复有细虫,游戏其内。积之一月,无可容受,所以女人,必有经水。

男躯垢相第四 又云:男子周身四百四脉,皆从眼根布散,流注诸肠。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于其两边,盛青色脓,如野猪精,臭恶难近。至阴藏处,分为三支,如芭蕉叶纹,有一千二百脉。一一脉中皆有风虫,细于秋毫。风虫之外,有筋色虫,七万八千,围绕如环。眼触于色,风动于心,心根一动,四百四脉皆动,八万户虫,一时张口,眼出诸泪,其色青白,化成为精,从小便出。

总结观力第五 佛告舍利弗:若有四众,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欲求解脱者,当学此法,如饮甘露。想前子脏,乃至女根,及男子身内诸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静气数息,一一观之,如掌上螺纹,闭目开目,了了皆见。此观成已,欲火自息,纵见天子、天女,犹如癞人。自身他身,乃及欲界众生,亦复如是。若服此药,是大丈夫、天人之师,不为恩爱大河之所漂没。当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洁,如优钵罗,人中香象。龙王、力士、摩醯首罗,所不能及。

决定劝修第六 《禅要诃欲经》云:如囚在狱,四顾牢密,唯有厕孔,更无异路。如人中毒,惟粪能治,更无余药。思惟是已,谛观不净。

四觉观

(此观成时,深知彼我同具陋质,是为随境除贪方便门)

凡夫淫欲念,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欢喜。今世得为男,又爱女人体。随在觉其污,爱从何处起?

睡起生觉第一 默想清晨睡起,两眼朦胧,未经盥漱,此时满口粘腻,舌黄堆积,甚是污秽。当念绝世娇姿,纵具樱桃美口,而脂粉未傅之先,其态亦当尔尔。

醉后生觉第二 默想饮酒过度,五内翻腾,明晨忽然大呕,尽吐腹中未消之物。饿犬嗅之,摇尾而退。当念佳人细酌,玉女轻餐,而杯盘狼藉之时,腹内亦当尔尔。

病时生觉第三 默想卧病以后,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疮痈腐溃,脓血交流,臭不可近。当念国色芳容,纵或年华少艾,而疾苦缠身之日,形状亦当尔尔。

见厕生觉第四 默想通衢大厕,屎尿停积,白蜡青蝇,处处缭绕。当念千娇百媚之姿,任彼香汤浴体,龙麝熏身,而饮食消融之后,所化亦当尔尔。

九想观

(此观成时,方悟身后无量凄惨,是为返终绝爱方便门)

人想死亡日,欲火顿清凉。愚人若闻此,愁眉叹不祥。究竟百年后,同入烬毁场。菩萨九想观,苦海大津梁。

新死想第一 静观初死之人,正直仰卧,寒气彻骨,一无所知。当念我贪财恋色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青瘀想第二 静观未敛骸尸,一日至七日,黑气腾溢,转成青紫,甚可畏惧。当念我如花美貌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脓血想第三 静观死人初烂,肉腐成脓,势将溃下,肠胃消糜。当念我风流俊雅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绛汁想第四 静观腐烂之尸,停积既久,黄水流出,臭不可闻。当念我肌肤香洁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虫啖想第五 静观积久腐尸,遍体生虫,处处钻啮,骨节之内,皆如蜂窠。当念我鸾俦凤侣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筋缠想第六 静观腐尸,皮肉钻尽,止有筋连在骨,如绳束薪,得以不散。当念我偷香窃玉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骨散想第七 静观死尸,筋已烂坏,骨节纵横,不在一处。当念我崇高富贵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烧焦想第八 静观死尸,被火所烧,焦缩在地,或熟或生,不堪目击。当念我文章盖世之身,将来或亦如是,则淫心淡矣。

枯骨想第九 静观破冢弃骨,日暴雨侵,其色转白,或复黄朽,人兽践踏。当念我韶光易迈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淫心淡矣。

引经策发第十 《涅槃经》云:菩萨修于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灭,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轮回观

(此观成时,便见六道生死形相,是为智破邪缘方便门)

识离此形躯,其名曰中阴。一入胞胎后,此相忽然隐。譬之暗中灯,灯灭还晦冥。六道十七相,智者宜观省。

人死生天相第一 《正法念处经》云: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细软白氎,垂而欲坠;复见园林华池,歌舞嬉笑;次闻香气乐音。眷属哭泣,以福业故,自然不闻,不复忆念,即生天上。

阎浮提死生郁单越相第二 其中阴身,则见细软赤氎,遂起贪心,以手揽之,亲族咸谓两手摸空。次见青莲华池,鹅、鸭、鸳鸯充满,入中游戏。从华池出,即见父母欲染不净,以颠倒故,见其父身是雄鹅,母为雌鹅。若当为男,自见其身,如雄鹅形,于父生瞋,于母生爱。若当为女,自见其身,如雌鹅形,于父生爱,于母生瞋。

阎浮提死生瞿陀尼相第三 其中阴身,则见黄氎缭绕,屋宇皆成金色。见身若牛,父如特牛(特,牛父也),母如乳牛。瞋爱二心,亦复如是。

阎浮提死生弗婆提相第四 其人临终,则见一切皆青,悬青氎相,恐青氎坠,以手遮之,若有所畏。男女和合,皆作马形,男如䭸马,女如騲马。亦以瞋爱,分为男女。

郁单越下品生天相第五 临终时,见上妙华香,心生爱著,欲升大树。作是念已,即便升之,乃是升于须弥,遂见天世界,华果庄严。

郁单越中品生天相第六 终时见池中莲华,众蜂围绕。升此莲华,乘空而飞。

郁单越上品生天相第七 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特。升此堂已,即为其中天子。

郁单越生天复有一相第八 终时见园林游戏之处,心不浊乱,以清净心,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

瞿陀尼生天相第九 终时见大池水,神识随流,浮至彼岸。见诸天女,近前抱之,即生天上。

弗婆提生天相第十 终时见殿堂殊胜,心生欢喜。于殿堂外,见诸天人,与天女游戏。犹如睡觉,即生天上。

饿鬼业尽生天相第十一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畜生业尽生天相第十二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地狱业尽生天相第十三 是时狱卒打之,随打即死;若置铁函铜釜,置已即死;若为铁鸟恶兽所啖,啖已即死;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人死还生人中相第十四 临终见大石山,欲坠其上,以手遮之。又见此山如白氎,即升此氎,升已,乃是赤氎。次第复见光明,于中见有男女会合。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女人反此。蓦尔中阴相灭,即便入胎。

天上命终还生天上相第十五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

上天命终生下天相第十六 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弗婆提、瞿陀尼彼此互生相第十七 临终见暗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以手接之,缘幡入窟,受中阴身。或见二牛,或见二马,如前不异。

(入地狱者,亦各有相,载《观佛三昧经》,文繁不述。)

天欲观

(此观成时,识得天福轻重缘由,是为因他觉悟方便门)

骇矣娑婆国,无一不爱色。上自诸天仙,下至于蚤虱。凡有形识者,皆被业波汩。但其轻重间,不啻天渊隔。福重欲斯衰,孽重情偏迫。观彼聚淫犬,贪心何太赫。腥臊一牝狗,群雄爱彻骨。强者踞其肩,弱者绕其侧。已遂斯愿者,扬扬独自得。拖舌靡两耳,惭愧全不识。蓦有狠心人,大杖殴其脊。一片好恩情,俄倾丧魂魄。天上视人间,其理亦可格。更超天外者,如来大威德。

四王天、忉利天第一 《楼炭正法经》云: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夜摩天第二 夜摩天上,喜相抱持,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兜率天第三 兜率陀天,意嬉笑语,即为究竟,不待相抱。

化乐天第四 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笑语。

他化自在天第五 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竟,不待瞻视。

因缘观

(此观成时,洞彻三世烦恼根本,是为爱水穷源方便门)

众生畏苦果,菩萨断恶因。恶因既已断,苦果自难侵。譬如猛狮子,利镞中其缨,急向发的处,四顾遍追寻。追寻啖之后,猎户尽潜形。犬若遭人击,但向棒头鸣。一智一愚蠢,不啻径与庭。又如止汤沸,爨者去其薪。十二因缘内,首恶在无明。各各跏趺坐,听讲《法华经》。

《法华经》云:

无明,缘行。(无明者,宿世烦恼痴暗,无所明了也。缘,由也。行者,宿世所造之业也。合而言之,谓宿世因一念无明,所以造业。)

行,缘识。(识者,谓初起妄念,欲托母胎也。)

识,缘名色。(名色者,从初托胎后,诸根成形也。)

名色,缘六入。(有此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故云六入。)

六入,缘触。(触者,出胎后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名触。)

触,缘受。(受者,由五六岁,至十二三,能领纳前境也。)

受,缘爱。(爱者,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贪著声色,即起爱心也。)

爱,缘取。(取者,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驰求不息也。)

取,缘有。(有者,有漏之因,既著善恶境界,未来当生三有也。)

有,缘生。(生者,谓未来五蕴之身,生于六道也。)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者,谓未来之身,老而复死也。)

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过去无明,即现在爱取。若观一切无常,破灭现在爱取,则过去无明亦破,简要之至者也。)

解脱观

(此观成时,必然诸罪消灭,莲华化生,是为断生死流、立菩提岸方便门)

修行无别法,出世为究竟。出世有多途,净土为捷径。述此观想法,言言宗大乘。托质上品莲,戒淫之事尽。

戒淫之士,清晨盥漱既毕,著清净衣,焚香顶礼三宝,向西趺坐。先想自身顶上,有梵书字(即㘕字),遍有赤光。初如赤珠,次如满月,变成三角火轮,从头至足,烧尽自身。并烧一城一国,遍阎浮提,及三天下,如是渐广,至十方界。纵有重罪,此字烧已,渐得消除。

次想梵书一字(即阿字),生成自身,及一切众生,皆作金刚不坏之体。自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内,千叶莲华之中,华尚未开。

次想自心如月轮,于月轮中,有一梵书字(即唵字)。

次想莲华忽然开敷,团圆十二由旬,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为台,种种庄严,不可具说。

次想华开时,忽见阿弥陀佛,坐大宝莲华座上。其华八万四千叶,一一叶,八万四千脉。一一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八万四千光。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高无量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次想一大宝莲华座,在佛左边,观世音菩萨跏趺其上,身紫金色。顶上摩尼宝,以为天冠。微妙光明,以为缨络。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皆出种种光明。举足下足,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其余身相,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次想一大宝莲华座,在佛右边,大势至菩萨跏趺其上,身量大小,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菩萨天冠中,有五百宝华,普现一切佛事。常以宝手,接引念佛众生。

次想琉璃地上,黄金绳界道。楼阁千万,百宝合成,或浮虚空,或停宝地。无量乐器,皆出妙音。

次想宝树,皆七重行列,具足七宝华果。一一华果,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珍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其上。

次想七宝池中,八功德水,皆妙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次想自身,见佛菩萨,踊跃欢喜。乘空而行,到佛菩萨所,头面顶礼。烧无价名香,散无价宝华,作无量天乐,放无量宝云,供养阿弥陀佛,并二大士。

次想自身供养之后,于佛菩萨前,作大忏悔,誓度十方一切众生。

次想极乐国土,一一宝树,一一楼阁,一一宫殿,皆有一佛二菩萨,跏趺端坐。自身化无量身,一一佛菩萨前,各各如前供养,如前忏悔、发愿。

次想自身还至从前华上,端然趺坐,一心观阿弥陀佛眉间白毫相光,湛然而住。

若妄想起时,但作莲华开想、合想,妄念自息。

若分别心起,但想一梵书字(即洒字),即成无分别。

若执著心起,但想一梵书字(即含字),即得空诸执著。

(观法详在《十六观经》,兹因限于卷帙,不能备举。故将《大阿弥陀经》《观经疏钞》《显密圆通》《准提》《净业》等书,参酌会通,定撮要数则。庶使初入法门者,易于修持,或未始非一心三观之少助耳。信心之士,取《十六观经》详览,使观法不背佛言,方不堕入魔境。至若观想成熟,净境现前,虽天宫之乐,犹不屑受,岂特区区防淫节欲,为下根说法而已哉。)

卷三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人类兴焉。则男女形体,实天地所生也。天地既生男女,又恶男女之事,是诚何故?

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父母大愿也。若不待父母之命,钻穴逾墙,则又恶之贱之。父母既尔,天地亦然。

问:天地以生物为心。男女之道,生生之本也,苟其恶之,生生之理安在?

答:生物为心者,盖言慈心不害耳,非以生育之多为贵也。天道若贵生育,则鸡犬猪羊,一乳数子。鱼虾之卵,累百盈千。较之人类,岂不更合天心耶?

问:上帝既恶邪淫,当使世人皆生一类形相,壮年自然生育,则邪淫之本断矣。何为计不出此?

答:吉凶祸福之柄,虽天实司之,然不过因物付物耳,初无私意于其间也。况男女之相,皆随其宿世之心所造。天既不能强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心,又安能强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相哉?

问:男女之事,世人最秘,天地鬼神焉能一一知之?

答:法界与心,原非二物。自心既知,十方世界悉知,岂特天地鬼神而已乎?水清而月现,鼠腐而虫生,何不细参其理?

问:杀生者,令彼痛苦。窃盗者,令彼贫穷。其受罪报,固不待言。至于淫欲,彼此皆悦,庸何伤哉?

答:彼此则皆悦矣,试问其夫见之,亦悦乎?其父母兄弟见之,亦悦乎?天地鬼神见之,亦悦乎?则悦者,不过一人。而切齿拊膺、怒目环绕者,遍虚空也。乌得无罪?

问:然则较之杀、盗,毕竟孰重孰轻?

答:杀者,痛苦难当;淫者,恶名难受。盗者,劫其养身之财;淫者,劫其养性之宝。因既不同,果亦各异。所以犯杀、盗者,如风火之疾,速生速死。犯邪淫者,如痨怯之症,难脱难除。未可分轻重于其间也。

问:逾东邻垣,搂其处子,犹曰我作之孽也。至于奔女,彼乃自投罗网,纳之何足为罪?

答:搂是何心?纳是何心?既可以纳,即可以搂。譬如彼有毒药,窃而食之者固死,受而食之者亦死。

问:犯良家女,其罪诚重。至于婢媵,何足为罪?

答:在彼受染之躯,则有贵贱之异。在我行欲之体,实无彼此之殊。妓女且有罪,况婢媵乎?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问:大富贵人,往往多造淫业,何以不见有报?

答:宿世善缘既熟,今世虽恶,尚当先享福报,留其苦于来生。譬如凶年之谷,得之往岁。今岁之荒,来岁受苦。善亦如是。(说本《业报差别经》)

问:风流之事,偏与功名为水火,其义何居?

答:风流之事,最损彼家名节,故亦受损名之报。

问: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答:淫者意中,念念有一美女。情之所牵,其音容笑貌,常摹美女之娇态。以故阳气渐消,不觉形随心变。

问:淫男念念想女,后世若必堕女身。则淫女念念想男,后世反可得男身矣。女何幸而男何不幸?

答:转男为女,堕落也。转女为男,超生也。同造堕落之因,决无独受超生之果。譬如两人登山,一人过于视下,忽然失足。一人过于视上,忽然失足。视下失足者,固堕至山下矣。岂视上失足者,必堕至山顶耶?

问:子息既从欲事而生,则多欲者宜多子,何以耽于色欲者,子女偏觉寥寥?

答:其故有二:一者使尽男子之态,不应更生男子故。二者精液耗散,如鄙吝之人酿酒,米少水多故。

问:世间之法,犹言罪不及孥,官不及世。若善者克昌厥后,淫者殃及子孙。则为善人之后者,何以享自然之福?为淫人之嗣者,何以受无妄之灾?

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宿世造恶,投作恶之家受祸。莲华不发荆榛之干,偃鼠岂出龙象之胎?

问:修善得贵子,理也。但其人与我有缘,方来托生。万一福之称者,缘不合;缘之合者,福不称,奈何?

答:无量劫来,欲报我仇者,不计其数。欲报我恩者,亦不计其数。善以善应,恶以恶应,不患无转移之法。

问:险恶之人,固当无后。彼持斋奉佛,发心出世者,何以往往无嗣?

答:险恶者无后,刻薄之孽报也。修行者无后,清净之福报也。世间不肖子孙,贻祖父以死不瞑目者,何可胜数?大圣大贤,犹不能顾后,况其他乎?即使世世得象贤之嗣,而淫杀之业,人所同有,究本寻源,孰阶之厉?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脱,既欲舍此凡躯,并求断此凡种,俯视尘世,瓜瓞螽斯,嚼蜡无味。譬如有人前世为猫,产一猫子,必欣然爱之。若转世为人后,识得此猫,是吾宿世所生,见其盗鱼捕鼠,必切齿愧恨矣。岂尚愿其猫种不绝,源源产乳哉?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问:《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也?

答:色是迷津,佛乃觉路。觉之破迷,犹灯之破暗,此定理也。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其然乎?

问:梦中所见天榜,名次往往奇验,固无所疑。但世间每一国土,有一种字体。则天上必别有天书,凡眼不识。凡眼若识,岂天上反奉人间之字耶?

答:梦中天榜,皆由自心感通。自心但有此方之字,无天书之体,故所见亦唯此方之字耳。譬如梦中闻鬼神语,南方人梦,音同南方,北方人梦,音同北方也。

问:夫妇恩爱者,后世还为夫妇否?

答: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鸟,缘至则合,缘尽则散。

问:宿世有缘,故为夫妇。既为夫妇,其缘更深。何以后世,反不能相聚?

答:两人后世,能保其皆得人身乎?即皆得矣,能保其年相若,福相等,地相近,一为男,一为女乎?

问:六天福德,愈高愈重。六天欲念,愈高愈轻。理固然矣,但谁人见之?

答: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观寡欲者享厚福,耽色者遭奇祸,其理自晓。若必目击之而后信,则愚孰甚焉。

问:六天欲念,虽渐至轻微,不知还因此堕落否?

答:但有欲念,无不堕落,如《正法念处经》说。经云:“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

问:罗汉应化凡间,示有妻子,何以不受业报?

答:孽由心造,罗汉已断凡情,烦恼从何著脚?譬如钗裙,日附女人之体,不作女人之想,钗裙岂有罪孽耶?

问:修仙术者,用采补之法,谓可长生,信然乎?

答:神仙虽在七趣中,未出生死,然非清净解脱,不能陟其阶梯。岂有纵心淫秽之场,反受长生之报者乎?现在惑世诬民,来生地狱种子,必此人矣。

问:淫秽之事,与长生之术,二者固同冰炭。独讶杨贵妃,几覆唐室,何以死后成仙?

答:谁见其成仙者?纵有宿福,流入仙趣,然福尽必堕恶道。古德云:“饶汝作仙人,恰似守尸鬼。”何足慕哉?

问:七夕长生殿,夜半所私语,固昔人之寓词也。但刘阮遇仙于天台,牛女订期于霄汉,又何称焉?

答:此乃稗史妄传耳。六天欲念,较之世人,真有云泥之隔。若据稗史所传,何异凡夫薄态?后人袭谬仍讹,嘲调神女,唐突天孙,口业无边矣。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问:戒淫已属难事,而受持之法,又如是曲尽周详,得毋强人以太难乎?

答: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儒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岂为一人设哉?

问:君子不迩声色。不迩者,不过淡之之词。若比之毒蛇猛虎,不几拟之太甚乎?

答:死于蛇虎者,千中希得一二。死于贪欲者,什有八九。由是观之,盖甚于猛虎毒蛇也。

问:纲常名教之防,莫过于礼。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淫。何必设不净等观,作此污秽之想?

答:男女之道,人之大欲存焉。欲火动时,勃然难遏,纵刀锯在前,鼎镬随后,犹图侥幸于万一。若独藉往圣微词,令彼一片淫心,冰消雪解,此万万不可得之数也。且夫理之可以劝导世人,助扬王化者,莫如因果之说矣。独至淫心乍发,虽目击现在因果,终不能断其爱根。唯有不净二字,可以绝之。所谓禁得十分,不如淡得一分也,论戒淫者,断以不净观为宗矣。

问:不净、九想等观,在俗者固当修习。若向最上一著,则正智现前,烦恼自破,何必学此小乘法门?

答:至道虽无取无舍,入门必有欣有厌。天台大师云:虽则不净初门,能成大事,如海中尸,依之得度。从此获清净智慧,从此生净妙佛国。常观不净,是名净业。昔世尊悬记七种法灭相,其第四条曰:“末世弟子,不乐修不净观。”(详《摩诃摩耶经》)则知深于佛学,乃能修此法门。《大般若经》中,详言死尸、白骨等观,而结云:“是为菩萨大乘相。”则此观岂小乘法门耶?

问:世间美色,与膨胀死尸,宛然二相,何得彼此同观?

答:相虽暂异,实非二物。人若夏月猝死,经宿便臭,三四日后,虫出于尸。彼柔姿婉媚,不过现前假相耳。

问:肉躯污秽,固不待言。若云周身之内,有八十种虫,吾不信也。

答: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况垢秽之躯乎?若云生人之体,不当有虫,则疮疥、蚤虱,独非虫耶?

问:《受持篇》中,以居官、居家等,分配治国平天下数条。大段则然矣,其如内有不甚切合者何?

答:总科条后,原谓多属某事,未尝曰都属某事也。况古人断章取义,止论其大概。曾子释“诚意”,而曰“心广体胖”,不嫌于混杂身心。释“新民”,而引“日新又新”,不嫌其可移“明德”。必欲铢铢较之,则凿矣。

问:《受持》一篇,功过二字,可以该之。何不分某事为若干功,某事为若干过,使人凛然知戒乎?

答:功过皆由心造。同一善也,发心大则功亦大,发心小则功亦小。同一恶也,爱心重则过亦重,爱心轻则过亦轻。譬之诸天共器,食有精粗。三兽同河,渡分深浅。安能比而同之,悬而断之乎?

问:比丘尼中,鱼龙混杂。间有淫荡之女,伪作尼姑,引诱良家妇者。居家杜邪之科,何独遗此?

答:果其贞节,诱亦不妨。若其可诱,何独尼姑?因千中一见之淫女,遂欲远弃佛法,侮慢出家。是犹为一家失火,禁天下之晨炊矣,智乎不智?

问:妇人到庵院中,烧香听讲,多被轻狂者留盼。禁其出门,方见治家之正。肃闺者,何独遗此?

答:信善之女,安坐家中,尽可奉佛。轻于出外,固非所宜。然亦当视乎其年,视乎其地,视乎其人。若果能倾心归佛,将肃闺一十五条,事事遵守,必然度势揆时,举动以正,安有非礼之事哉?于此概行禁之,同于昆冈烈火,则佛法甘露之门,为妇女者,老死不能沾惠,后世女身之报,恐不免耳。(说本《大方广三戒经》)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十二答)

问: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其动静乎?抑偶然遇之,蓦尔入胎乎?

答:业报因缘,不可思议。若业缘当为其子,虽神识在千世界外,此间男女会合,彼处即见光明,一弹指间,乘光入胎。帝释、梵王不能阻,须弥、铁围不能障。

问:世人一壁之阻,不见不闻,数里之远,猝难驰至。千万国土外,何以纤悉无障?

答:人所碍者,乃在于形,不在于神。延陵季子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出《檀弓》)譬如梦中,在千万里外,忽然惊觉,复在床中,在于间壁,亦复如是,不以远近分迟速也。神识投胎,何以异此?

问:世有夫妇,日在一处,终无子息。为是神识未来乎?抑命数无子乎?

答:神识不来,即是命数无子。命数无子,神识自然不来。如《增一阿含经》说。经云:若男女共集,识未来投;或识既外投,男女不集,则不成胎。若女人无欲,男子欲盛;或男子无欲,女人欲盛,亦不受胎。又男子无病,女人有病;或女人无病,男子有病,亦不受胎。《法苑珠林》云:若父母福重,子福轻,不得入胎。若父母福轻,子福重,不得入胎。必父母子,三福业等,方得入胎。

问:苟合所生男女,千中不留其一,是命不当为其子也。不当为其子,便不应投胎。投胎而仍被杀,何以故?

答:此各偿宿世之债耳。子所偿者躯命,父母所偿者恶名。

问:富贵男与贫贱女合,或富贵女与贫贱男合,三福大不等矣,何以亦有胎?

答:托生之子,宿世修福有亏。或但当得富贵父,或但当得富贵母,或父母当得福贵子,或子当得富贵父母,因缘不同,故亦成胎。如《阿难口解十二因缘经》说。经云:子以三因缘生,一者父母先世负子钱,二者子先世负父母钱,三者怨家来作子。

问:托生者,或投富贵之家,或投贫贱之家,有以异乎?无以异乎?知其富贵贫贱乎?抑不知富贵贫贱乎?

答:异则有异,知实不知。如《瑜伽论》中说。论云:薄福者,当生下贱家,彼于死时,及入胎时,但闻种种纷乱声,或见入于丛林竹苇中。若福厚者,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但觉寂静美妙,或闻妙音,或见升宫殿。

问: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理则然矣,所据何在?

答:据在胎形之向背耳。男胎向母而背父,女胎向父而背母。心既有异,故身亦随之。如《处胎经》说。经云: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胁而坐,两手掩面,向脊而住。若是女者,蹲居左胁,两手掩面,背脊而住。

问:男女会合,必藉神识来投,然后成胎。而世多有此处分娩,亲见彼人入室,访之彼人,死期亦在此刻。则十月以前,其人尚在阳世,彼父母会合,更有谁人替之耶?若无中阴,则不能成胎。若有中阴,则中阴定是他人。何以又见彼人入室?

答:造宅造狱,何必自己监工?规模制度,悉依当人本分。宅狱成而监工即去,胎相成而本识方来,寿虽未尽,生固定然。自感宿生有负之人,为之代其受胎也。

问:据世俗所传,则入胎在临产之际。而据内典所载,则投胎在十月之前。亦何说之不相符乎?

答:临产入胎,当是千万中之一耳。非其宿有大福,不当受胞胎之苦,即其父母怀胎时,彼人未当寿尽,直至临产,一处命终,一处托生,或亦有之。譬如官爵,从资格渐升者,其常也。不次擢用者,其变也。

问:双生者,在母腹中,必有两中阴。其入胎也,出于同时乎?抑不同时乎?

答:有同时,有不同时。若同时入,则先产者为兄,后产者为弟。若不同时,则先产者为弟,后产者为兄。譬如竹筒纳胡桃,后入者必先出故。(说本《法苑珠林》)

问:同一孕也,而所生子女,有端正者,有缺坏者。其间或黑或白,种种不同,何故?

答:一系此儿宿世之故,一系其母今世之故。此儿宿世,若柔和忍辱,装造佛像,亲近沙门,今世自然相好。若宿世遮佛光明,取三宝物,瞋恚斗诤,代他词讼,或讥毁丑貌之人,今世自然丑恶。(说本《业报差别经》及《三戒经》)

其母今世怀孕之时,若近烟黑之处,胎儿遂黑。居清凉之处,胎儿遂白。习盐灰等味,毛发稀少。习淫欲之事,多患疮癣。若或跳掷,或复负重,支节缺坏。(说本《法苑珠林》)

问:人有恒言,皆曰父母遗体。敢问孰者是父遗体?孰者是母遗体?

答: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凡系坚者,皆父遗体也。颊眼舌喉,心肝脾肾,毛发肠血,凡系柔者,皆母遗体也。(说本《修行道地经》)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答:身有败坏,性无败坏。譬如五谷,根茎虽枯,其子落地,向春复生。修福生人天,造业归恶道,亦犹是也。贾谊曰:“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出《汉书》)魏伯起曰:“三世神识不灭。”(出《魏书》)张子厚曰:“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出《横渠语录》)生死之名,从肉躯所得,非从心性所得。若谓死后神亡,则伯鲧为熊(事详《史记正义》),如意为犬(出《汉书》),郑人相惊以伯有,彭生报怨于齐襄(俱出《左传》),种种事迹,皆在汉明帝之前。则佛法未传东夏,而轮回之理,已大著于天下矣。断灭之论,可欺愚人,难罔智士。

问:轮回之理,如所固有,孔子何以不言?

答:孔子言之详矣。《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知鬼神之情状”。精气者,受生之后也。游魂者,托胎之前也。知其情状,则轮回之理明矣。《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不言“始终”,见循环无端,非断灭也。惜后儒见未及此耳。

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不过论其理耳。若谓有后世之说,不几近于诞乎?

答:生死轮回,乃世人必然之理,见于记载者,不可胜数。若名为诞,是真诞矣。且尔不闻文昌帝君为十七世士大夫乎(出《文昌宝训》)?不闻袁盎十世为僧乎(出《水忏缘起》)?不闻某樵转生为梁武帝乎(见《金刚感应录》)?不闻王曾为曾子后身(出《文昌惜字文》),苏子瞻为戒禅师后身,曾鲁公为青草堂后身乎(俱见《净土文》)?不闻永公转生为房琯乎(见《法喜志》)?不闻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僧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乎(俱见《竹窗二笔》及诸公本传)?不能博观记载,徒学坐井观天,何哉?

问:如君所言,固历历有据,独惜其不出正史耳。

答:正史者,对稗史而言。正史可信,稗史不可信也。若《文昌宝训》等书,皆煌煌实论,可质鬼神,乃超于正史之上,又当格外视之。倘必以史臣之笔为可信,则《二十一史》中,所载三世轮回事,亦更仆难数。他不具论,姑以人所共知者,略述一二。如羊祜前身为李氏子(详《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十二页),梁元帝前身为眇目僧(详《南史·梁纪》一帙三册,八卷,五页),刘氏女前身为李庶(详《北史·齐纪》二帙五册,四十三卷,三十八页),刘沆前身为牛僧孺(详《宋史》七帙四册,二百八十五卷,五页),范祖禹前身为邓禹(详《宋史》八帙四册,三百三十七卷,十二页),郭祥正前身为李太白(详《宋史》十帙三册,四百四十四卷,十四页),夏原吉前身为屈原(此事出《皇明通纪》)之类,不胜屈指也。

若夫天仙列宿,降生人间者。如天帝子为齐高祖(详《南齐书》一帙四册,十八卷,五页),神人降胎为唐代宗(详《唐书》三帙二册,七十七卷,二页),来和天尊为宋真宗(详《宋史》七帙五册,二百八十七卷,首页),南岳真人为虞伯生(详《元史》五帙五册,一百八十一卷,四页),文昌星为吕仲实(详《元史》五帙六册,一百八十五卷,首页)之类,彰彰可考也。

有死后数日复生者,有数年复生者,有备述冥事无不奇验者。略言之,如长沙人桓某(详《后汉书》一帙七册,二十七卷,六页),武陵女子李娥(同上卷,七页),干宝父殉葬之婢(详《晋书》二帙十册,八十二卷,十四页),魏明帝时冢内女、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之婢、东阳黄氏女孩(详《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五之二十九页),淳熙十三年行都人(详《宋史》二帙二册,六十二卷,二十三页)之类,一一可溯也。

至于男子现生变异类者,如后汉公牛哀化为虎(《后汉书》三帙一册,八十九卷,二十页;详《淮南子》),霍州老翁化猛兽(详《隋书》一帙八册,二十三卷,十八页),乾道五年衡湘间人化为虎(详《宋史》二帙二册,六十二卷,二十三页)之类是也。

女人现生变异类者,如江夏黄氏母化为鼋(详《后汉书》一帙七册,二十七卷,六页),清河宋士宗母化为鳖(详《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四页)之类是也。

隔世重为夫妇者,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详《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七页),宋末王妇梁氏(详《宋史》十帙十五册,四百六十卷,五十页)等类,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甚至天女生北魏始祖(详《魏书》一帙一册,一卷,二页)。韩擒作冥府阎王(详《隋书》二帙四册,五十二卷,二页)。辛彦之建立梵宇,而报感天宫(详《隋书》二帙八册,七十五卷,五页)。庾彦宝念佛持经,而往生净土(详《梁书》一帙九册,五十一卷,二十一页)。王宾修寺,得宿世之碑(详《宋史》七帙三册,二百七十六卷,二十五页)。太兴设斋,感神僧之赴(详《北史》一帙六册,十七卷,四页)。异香满室,徐孝克之往生(详《陈书》一帙四册,二十六卷,十四页)。坐化空棺,陆法和之善逝(详《北齐书》一帙六册,三十二卷,五页)。卢景裕在狱持经,枷锁为之自脱(详《北史》二帙一册,三十三卷,二十七页)。张孝始修斋礼诵,祖目因以复明(详《北史》三帙六册,八十四卷,九页)。如斯等类,皆名儒国史直笔之言,岂无稽之论耶?(以上页卷册帙,俱照万历三十九年所刻监本《廿一史》,与坊间小本不同。)

嗟乎!宇宙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中,异闻不少。今人生于天涯片角,所见无非庸常之士,所读不过世俗之书,情窦甫开,而业缘踵至,婚嫁未毕,而景薄桑榆。宜乎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在轮回中,而莫信其理也,良可悯已!

问:轮回之理,固不爽矣。但吾之所言,本于某先生之某书,非无据也。某先生谓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托生者,乃凑著生气,偶然不散耳。

答:子曾读《金滕》乎?武王有疾,周公愿以身代,告于三王曰:“予仁若考,多材多艺,能事鬼神。”若依断灭之说,则周公既代武死,形亦朽灭,神亦飘散。虽多材多艺,亦散灭无存,何以事祖考乎?且祖考亦散灭久矣,何以复为周公所事乎?况祭祀之礼,先圣所重,若祖宗既已散灭,则菲饮食而致孝鬼神,圣人反觉迂腐。倘云某先生不可不信,则尧、舜、周、孔愈不可不信。若谓尧、舜、周、孔不足信,何有于某先生?不特此也,若某先生既没,今日能奉其断灭之教,则某先生虽贤,今日亦在散灭之数,春秋二祭,可以不设。若现今尚行春秋二祭,则某先生之教,先不能行于今日矣,又何以服天下后世乎?若谓托生者,偶然不散,则目前一切人类,皆从偶然得之乎?吾甚无解于其说矣。

问:祭祀之说,某先生亦尝言之,谓子孙是祖宗之气,以气合气,所以感格耳。

答:然则五岳四渎山川,既非其子孙,皆无感格乎?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将谓舜、禹是百神之子孙乎?且人死若果即散灭,竟无报应。则修身励行,兢业一生者,反不如耽欲嗜利之庸夫。而肆恶幸免者,诚为得计矣。语云:“若无善恶报应,造物何以处颜渊?若无鬼狱轮回,上帝何独私曹操?”况世道人心,日趋于下,极言福善祸淫,尚不能挽回于万一。反开天下无忌惮之门,不啻如川始决而溃其防,厦将颠而撤其柱矣!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问:经称中阴身,何谓也?

答:即魂识也,如《涅槃经》说。其略云:临命终时,眷属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一生善恶,俱现目前。暖气尽后,过去五阴灭,现在中阴生。入胎之后,现在中阴灭,未来五阴生。譬如灯生暗灭,灯灭暗生,相续不断。

问:人谓三魂七魄,一托生,一守尸,一受罪,信乎?

答:此羽流妄言也(见《文献通考》)。果尔,则托生一次,即余二鬼。托生十次,余二十鬼。千次,余二千鬼。且一人余二千鬼,二千人即余四百万鬼。积之久久,遍处皆鬼矣。试问此等旧鬼,将来如何著落?凡夫境界,安能百千化身耶?且问谁鬼幸而托生,谁鬼不幸而受罪耶?

问:正人命终,自然有主,何至中阴身时,见人相如牛马鹅鸭耶?

答:到此作不得主,譬如梦中颠倒,圣人亦有。孔子岂不知周公去世几百年,而梦见之时,恐未必作死想。岂不知生者不当受奠,何以坐奠两楹耶?声闻有出胎之闷,菩萨有隔阴之迷,况凡夫乎?

问:命终之时,欲念一动,必然堕落。而瞿陀尼中阴,前抱女身,何以生天?

答:临终之念,固甚关切,而天福实由平日所造。譬如树枝向东者,断时还从东倒,向西者,还从西倒。

问:《观经》九品往生,皆见莲华之相。而郁单越中品生天,亦见莲华。有何分别?

答:《观经》中,每品皆有化佛来迎。生天者,无化佛故。

问:欲入犬豕胎中,见诸美女。而瞿陀尼生天者,亦见美女。有何分别?

答:一属情,一属想。想者轻清,故上升;情者重浊,故下降。如《楞严经》说。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有福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往生佛国。情少想多,即为飞仙鬼王,或飞行夜叉。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身为饿鬼。九情一想,下入地狱,轻生有间,重生无间。纯情,即入阿鼻地狱。

问:入阿鼻狱者,甫入之时,见八万四千剑林,犹如宝树;大热火焰,犹如莲华;诸铁嘴虫,犹如凫雁。而生天者,亦见种种境界,有何分别?

答:入地狱者,命终之时,以热逼故,设此妄想,有此妄想,则成妄见。而生天者,四大轻适,热则凉风吹之,寒则暖气乘之,岂可概论。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问:季路问生死之说,仲尼拒之。子独哓哓不已,毋乃素隐行怪耶?

答:“未知生,焉知死”者,乃夫子婉转启发之也,非漫然拒绝之也。孔子曰:“死生亦大矣。”(出《庄子》)岂素隐行怪耶?

问:佛教所谓性,即无善无不善之说乎?

答:无善无不善,则顽空、断灭矣。世人非著于有,即著于无。非著于亦有亦无,即著于非有非无。所以《观佛三昧经》譬之瞽人摸象也。生而盲者不识象,有一国王,集群瞽告曰:“汝欲知象形否?”瞽人皆言愿知。王敕象夫牵象于庭,命群瞽以手摸之。王曰:“汝等已知象形否?”皆曰已知。摸其耳者曰:“象形如箕。”摸其鼻者曰:“象形如琴。”摸其牙者曰:“象形如橛。”摸其背者曰:“象形如屋。”摸其髀者曰:“象形如壁。”摸其尾者曰:“象形如帚。”摸其足者曰:“象形如柱。”群瞽各执所见,争竞不已,继以殴击。王笑曰:“汝等皆未知象。箕者,其耳也;琴者,其鼻也;橛者,其牙也;屋者,其背也;壁者,其髀也;帚者,其尾也;柱者,其足也。”群瞽闻王所说,不敢复言,然意中犹信所摸不谬。世人言性,亦犹是也。

问:万物成必有坏,始必有终。性亦有生灭乎?

答:凡有形之物,即有成坏终始。性既无形,焉有生灭?

问:然则性如虚空乎?

答:非也。虚空之空,名为顽空。性空之空,名为真空。

问:耳目,形也。见闻,神也。神若不灭,则能见能闻者,当少壮如一。乃垂暮之年,目力渐昏,耳力渐聩。则见闻之性,亦有老死,以是知神有生灭耳。

答:耳目昏聩,形骸所致,岂关闻见之性乎?目之能见,非自见也,依于见性而能见。耳之能闻,非自闻也,依于闻性而能闻。若谓目能自见,则瞪死人之目,亦当有见。而梦中闭眼之时,不应复见种种形像。若谓耳能自闻,则提死人之耳,亦当有闻。而梦中耳在床上,不应复闻他处之声。安有生灭去来乎?

问:性无生灭,略知其概。性无去来,所不解也。

答:乍去乍来者,妄想心也,非真性也。真性之大,包乎虚空。大千世界在我性中,不过如海上一浮沤(ōu)耳。

问:三途之报,以及托生人间,论相者谓阎君所判,论性者谓自业所招,敢问是非何在?

答:不执,则两说皆是。执之,则两说俱非。譬如夫妇共生一子,若两人无心,曰此吾所生也,无伤也。倘夫妇赤面争夺,以为此吾所生也,非汝所生也,则谬矣。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问:鸳鸯、鹑、鸽,因宿世造淫,故今世为淫鸟。而飞雁丧偶,至死不合,宿世不淫明矣,何以亦堕鸟身?

答:十恶之中,淫其一耳。十恶皆可堕畜生,鸳鸯、鹑、鸽,从淫业而堕者也;孤雁之报,从他恶而堕者也。如《俱舍论》中说。论云:人若造业,当堕畜生,各自差别。就中淫欲盛者,生鸽、雀、鸳鸯中。瞋恚盛者,生蝮、蝎、蚖、蛇中。愚痴盛者,生猪、羊、蚌、蛤中。骄慢盛者,生虎、狼、狮子中。掉戏盛者,生猕猴中。悭嫉盛者,生饿狗中。

问:人若造罪,当入畜生胎,此时识得为畜生否?

答:到此不由作主。

问:云何死后作不得主?

答:现在何曾作得主?同一美色也,淫人见之,爱入骨髓。妒妇见之,恨入骨髓。现在且然,何况身后?

问:昔有忉利天王,自知寿尽,将入驴胎。至心归依三宝,即时堕胎,复为天帝(详《法句喻经》)。又何以说?

答:此因宿福深厚,故得挽回。不然,则母彘在前,但见美女;屎尿之气,宛若旃檀矣。

问:世人至众,世事甚繁,若丝毫记录,则积墨如山,且不足用。阎老何苦费此闲心,记此闲事?

答:一切惟心造,心能作天宫,心能作地狱。天宫内院,胜境甚多,然非营造所就,生于中者,自然受乐。地府泥犁,狱具无量,亦非营造所就,生于中者,自然受苦。

问:生时痛苦,从形体得。死后无形,痛苦谁受?

答:痛在于神,不在于形。若从形得,死人亦痛。

问:人造恶业,固当重治。但狱卒鬼王,其恶更甚,复有何等地狱报之?

答:若以事论,譬如狱卒奉命笞人,决无更受笞罪之事。若以理论,则阿旁狱卒等,皆造业者自心所现。

问:地狱既有,当使世人各一目击,方可信受。

答:将来目击者,遍处皆是。但恨目击者,不能复归耳。

问:如来以足指按地,大千世界皆成金色(见《维摩诘经》)。有此神通,盍破十方地狱,使受苦者尽生佛国?

答:大医王能疗恶病,不能救不服药之人。造业者自招恶报,菩萨不能救之而免。犹之贫人枵腹,富者不能代之食而使饱也。

问:定业既所难免,佛法亦无所用。而经中动称救度无量,何欤?

答:世间一切苦恼,皆由恶业所成。劝人不造恶业,已断苦恼之根,非救度而何?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

问:淫既为万恶之首,则圣王治世,当有以绝之。而伏羲通媒妁,合二姓之好,何耶?

答:此正所以息天下之淫也。婚礼不设,无论天下男女,必入禽兽之为,而所生子女,亦必致弃而不育。以故开一方便之门,定为婚姻之道,使男子各妻其妻,女子各夫其夫,父母各子其子,守其一而不乱也。

问:归作合之权于媒妁,何也?

答:恐巧诈者取妍弃媸,开天下之争也。

问:设问名、纳吉、请期之礼,何也?

答:恐开后世苟合之途,故多其曲折也。

问:婚嫁之故,余既知之。男女之道,始于何日?

答:按《起世因本经》,劫初之时,众生皆从光音天下,自然化生,不由母腹。逮食地味既久,形色丑恶,便有筋脉骨髓,分男女之相,而后有淫欲之情。此男女之道所由始也。

问:儒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制辞亲出俗,极言室家之为害。儒释两途,何以判然若此?

答: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世人根器不一,有佛法不足化,而儒教可化者。有儒教不足化,而佛法可化者。故三教圣人,虽同心协力,不得不分任其事,各立一种门庭,各垂一种教化。名虽三,而实则一也。譬如三大良医,皆欲治病,而病有不同,若三人皆习一业,所济必不能广。又如刀兵劫至,有三大长者,各欲救人出城,若止开一门,所救亦必不广。是故能尽仲尼之道,释迦见之必喜。能尽释迦之道,仲尼见之亦必喜。若谓从吾之教而善,则悦。不从吾之教而善,则不悦。亦不得为佛,不得为圣矣。隋李士谦曰:“三教如三光也,岂可缺一哉?”(出《隋书》)后人议论纷纷,徒形其隘耳。

问:或疑羲皇诸圣,皆是大菩萨应化,不识有诸?

答:或亦有之。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佛教有权有实,有渐有顿。离欲出家,实教、顿教也。配合两姓,渐教、权教也。譬之不能持斋者,先劝之食三净肉耳。三教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也。

问:天下人人绝欲,百年后无复人类,奈何?

答:此等浊世,男女二十不嫁娶,则相窥相从矣,安得人人绝欲?只如足下自反,恐亦不能,况其他乎?渔人一日不捕鱼,遂患舟楫之不通,是杞老忧天坠矣。

问:设或有之,奈何?

答:果尔,则一切世间,皆如诸天化生,不由胎狱。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问:已造淫业,欲除其罪,当于佛前忏悔乎?抑从自心忏悔乎?

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碍佛前忏悔。

问:今世所犯淫业,固当忏悔以消除。若过去世中所犯,涉于渺茫,何须忏悔?

答:吾等旷劫以来,至于今日,凡系四生六道之身,一一受过无量。凡系罪大恶极之事,一一造过无量。若忏悔今生,而不及宿世,岂非去草留根耶?

问:善恶因果,父子不能相代。忏悔一身之业,犹恐不暇,并代四生六道忏悔,迂孰甚焉?

答:但求自利,不思利人者,凡夫之见。未求自度,先欲度人者,菩萨之心。禹、稷己溺己饥,孔子老安少怀,范子先忧后乐,其揆一也。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

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晚年而后修习,是犹饥而耕田,渴而凿井矣。况得至晚年者,目前岂数数见哉?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问:末世众生,贫苦殊甚。佛国楼阁宫殿,皆七宝庄严。何其苦乐之不均哉?况佛视众生,等于一子,何不分惠十方,使一切共享其乐乎?

答:苦乐天渊,现在之果,而所以致此者,过去之因。往昔因中,举世皆造杀业,菩萨独尚慈悲。举世皆耽色欲,菩萨独修梵行。举世皆事贪吝,菩萨独爱布施。作善作恶,既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则受乐受苦,亦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譬如舜目重瞳,较之双眸而有余。瞽瞍盲视,拟于独眼而不足。舜虽大孝,岂能以己之有余,补其亲之不足哉?

问:土阶茅舍,乃见尧舜之仁。琼室瑶台,适形桀纣之恶。佛既观三界为牢狱,何必借七宝以庄严?

答:一则是万姓之脂膏,一则是三生之福果。二者合观,拟非其类。

问:佛国清净庄严,固万倍于尘世。但经中所言,未免形容太过,若皆信之,不几近于荒唐乎?

答:人所信者,不过耳目心思。耳目不及之处,犹谓荒唐,况心思不及者乎?譬如蚯蚓,但知尺土中食泥之乐,不知苍龙跃于大海,突浪冲波。亦如蜣蜋,但知粪壤内转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风斯在下。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问:世人产育,必由阴道。菩萨入胎,必从右胁。何也?

答:凡夫有欲,故由产门。菩萨无欲,故从右胁。

问:三界至尊,莫如天帝。而如来降生,四王、忉利天子,皆恭敬奉承。得毋故为此言,以张大其说乎?

答:经称六道,诸天亦在其中。世人观之,以为尊而无对。佛眼视之,同为未出世之凡夫。故如来每一说法,无量帝释天王,皆恭敬礼拜,听受妙义。略言之,如《华严经》云:“尔时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化作宝莲华藏狮子之座,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天王,恭敬顶礼。”《般若经》云:“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大宝积经》云:“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虚空散华,供养如来。”《莲华面经》云:“帝释天王,见世尊已,即敷高座,顶礼佛足。”《梵网经》云:“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大乘戒。”《圆觉经》云:“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贤愚因缘经》云:“帝释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经》云:“梵天侍右,帝释侍左。”《造像经》云:“梵王执白盖在右,帝释持白拂侍左。”《法华经》云:“是诸大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如是之类,不胜屈指。若如来福德,仅等诸天,则经中不敢说此大言。而梵王、帝释,岂容此等经典流通哉?

问:《玉皇经》载,天帝说法,佛来听受。然则非欤?

答:如来经典,佛口亲宣,阿难结集,一言不妄。《玉皇经》者,出于后人之手,非玉帝降鸾之笔。虽其所言,不失尊崇玉帝之意,然未知所以尊矣。且尔亦闻佛教之大乎?合古今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四王天一天人。合四王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忉利天一天人。玉帝者,忉利天之王也。忉利而上,展转相胜,至他化天,为欲界,有四重阶级。他化而上,展转相胜,至色究竟天,为色界,有十八重阶级。色究竟而上,展转相胜,至非非想天,为无色界,有四重阶级。总为未出世之凡夫。若出世圣流,有声闻小乘,自须陀洹至阿罗汉,有四重阶级。又上之,有缘觉、独觉。又上之,则菩萨位中,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有数十重阶级。又上之,得入初地,自欢喜地,至法云地,又有十重阶级。然后位臻等觉,为补处之尊,将成佛矣。佛为无上大法王,以其无有得而更上也。岂有玉皇说法,反来听受者乎?莲大师《正讹集》中,辨之甚详。

问:如来降诞,既在周昭王时。则佛法在天竺国,已将五百年矣,孔子何以不闻其概?

答:孔子已微闻其略矣。昔太宰问孔子曰:“夫子圣者欤?”孔子曰:“圣则某弗敢。”又问三王五帝,孔子皆不对。太宰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某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出《列子·仲尼篇》)安得谓不闻哉?

问:佛教至汉明帝时方传东夏,孔子何由而知?

答:如来降生,此间已有其兆。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作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日有重轮,五色祥云,入贯太微,遍照西方,大地震动,池井泛溢。王命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西方有圣人降诞耳,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之南郊祠前(出《周书异记》及《白马寺碑记》)。则孔子所言,盖有自矣。但教未东来,言之略耳。

问:《六经》所言,方可为据。《列子》之书,何足信乎?

答:孔子生平所言,传于后世者,百千中之一耳,安保其尽载《六经》乎?列子,学孔子者也,去圣未远,其言必非无据。何由知数百年后,有佛法至此,而预为之地乎?且何以不言他方,而独指西方乎?

问:上古无佛,人颂升平之化。后世有佛,反成叔季之风。其教亦何益于人国也?

答:诸佛降生,正因救度浊世。譬如因暗而设灯,非因设灯而始暗也。乱天下者,皆凶暴淫虐,最不信佛之人。曾见有断酒戒荤,而杀人行劫;栖身寺院,而弑君篡夺者乎?刘宋文帝曰:“若使率土皆感佛化,朕则坐致太平矣。”(出《宋书》)唐太宗序三藏圣教,极意尊崇,谓侍臣曰:“佛教广大,莫极高深。”玄奘法师示寂,高宗曰:“朕失国宝矣!”哭之至恸,辍朝五日。玄宗闻神光师之论,叹曰:“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当生生敬仰。”宋朝太祖、太宗、真、仁、高、孝,无不归心佛门,精研大法,或驾临佛宇,或问道禁中。(事迹见于唐宋史、《稽古略》《文献通考》《北山录》《郑景仲家集》等书。)所以古今来明智之人,类多归向。

深信禅学,有所悟入者,略言之,如许玄度(询)、刘遗民(程之)、周道祖(续之)、雷仲伦(次宗)、宗少文(炳)、沈休文(约)、宋广平(璟)、王摩诘(维)、王夏卿(缙)、杜黄裳(鸿渐)、白乐天(居易)、李习之(翱)、裴中立(度)、裴公美(休)、吕圣功(蒙正)、李文靖(沆)、王文正(旦)、杨大年(亿)、尹师鲁(洙)、富郑公(弼)、文潞公(彦博)、杨次公(杰)、王敏仲(古)、赵清献(抃)、周濂溪(敦颐)、邵尧夫(雍)、张安道(方平)、黄鲁直(庭坚)、陈莹中(瓘)、张无尽(商英)、张子韶(九成)、张德远(浚)、王虚中(日休)、冯济川(楫)、吕居仁(本中)、刘屏山(子翚)、李汉老(邴)等是也。

敬佛法而明佛理者,如羊叔子(祜)、王茂宏(导)、谢安石(安)、何次道(充)、王逸少(羲之)、王文度(坦之)、谢康乐(灵运)、褚季野(裒)、萧时文(瑀)、房乔年(玄龄)、杜克明(如晦)、魏元成(征)、虞伯施(世南)、褚登善(遂良)、颜鲁公(真卿)、李太白(白)、李邺侯(泌)、柳子厚(宗元)、李浚之(渤)、寇莱公(准)、范文正(仲淹)、韩魏公(琦)、杜祁公(衍)、曾明仲(公亮)、二苏兄弟(轼、辙)、吕晦叔(公著)、汪彦章(藻)、李屏山(之纯)、张敬夫(栻)、吕东莱(祖谦)、刘静斋(谧)等是也。

近代名德尊信者,若赵松雪(孟頫)、宋景濂(濂)、周恂如(忱)、徐大章(一夔)、罗念庵(洪先)、唐荆川(顺之)、赵大洲(贞吉)、陆平泉(树声)、陆五台(光祖)、殷秋溟(迈)、薛君采(蕙)、王弇洲(世贞)、宗子相(臣)、邓定宇(以赞)、冯具区(梦祯)、虞长孺(淳熙)、袁玉蟠兄弟(宗道、宏道、中道)、陶石篑兄弟(望龄、奭龄)、焦漪园(竑)、黄慎轩(辉)、王宇泰(肯堂)、钟伯敬(惺)等,卓然称盛。若白沙(宪章)、阳明(守仁)二公,为道学宗主,而立言皆契禅门宗旨。得其传者,若王龙溪(畿)、罗近溪(汝芳)、周海门(汝登)、杨贞复(起元)等,益深究大法。

噫!佛法苟非最上真乘,有补王化,安得昔贤如是钦奉乎?(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及各文集、各语录。)戒淫之士,愿回欲海之狂澜,诚不可不留心于此也。

劝善之书,展卷而令人攒眉者,其书必不传。展卷而令人鼓掌者,其书亦必不传。何则?一失之深,一失之浅也。吾师是集,意在戒淫,而复惓惓于生死之际,疑其过深矣。然于平旦时,取生死之说自问焉,则人人不能免也。挟不能免之心,复取是书,反覆玩味,而后知其学识之宏,菩心之切也,而后攒眉者皆鼓掌也。现在纸贵洛阳,他年再光梨枣,可遥卜已。虞山门人陈鍹圣来氏拜识。

内典字义译注

卷一

三途:即三恶道。

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

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

八关斋:即八戒也。在家者皆可受,期止一日一夜。欲日日持,须日日受,受则不可破。若能上品持,虽一日一夜,亦决定生天。

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义,一杀烦恼贼,二不受后有,三应受人天供养。

沙门: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

舍利:此云骨身,亦云灵骨,四圣皆有之。形色不定,灵异无方,水火金石,皆不能损。

菩萨:具云菩提萨埵,此言觉有情。同佛修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又有情,指众生言,菩萨以斯道觉斯民,故云觉有情。

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涅槃:此云灭度,得寂灭乐,度生死苦。又涅曰不生,槃曰不灭,不生不灭,名为涅槃。

氎:音迭,其花可织为布。高昌国草本,罽宾国木本。

恒河:具云恒伽,亦名殑伽,此云天堂来,其河近舍卫国。

菩提:此言觉。

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三宝:佛、法、僧也。三宝六义,详《宝性论》。

正觉:梵语三菩提,此言正觉。登佛之果,名成正觉。

阿阇世:此言未生怨,瓶沙王之太子。

北俱卢洲:在须弥山北,其洲人民,寿皆千岁。念衣得衣,思食得食,命终生天。

祇园:祇陀太子所施之树,给孤长者所买之园,具云祇树给孤独园,今特省文耳。

精舍:佛、僧住处也。

比丘:此言乞士。乞法于佛,以资慧命。乞食于世,以养色身。又云破恶、怖魔。

转轮圣王:轮王有四种。金轮王,王四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铁轮王,王一阎浮提。

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边地、五长寿天、六诸根不具、七生邪见家、八生于佛前佛后。有以北俱卢洲为长寿天者,谬也。观《大般若经》《较量寿命经》,可见。

如来:梵语多陀阿伽度,此言如来,佛十号中之一。

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此言能仁。梵语牟尼,此言寂默。谓德能仁济群类,道尚寂默无为也。佛,觉也。

天竺:即佛降生之国,亦名印度,亦名身毒,乃阎浮提之正中,先佛出世,皆在于此。周围九万余里,三面距海,北背雪山,东至震旦国,南至金地国,西至阿踰遮国,北至小香山,各五万八千里。其国于夏至午刻,用土圭测之,四面无影。其余一切国土,皆有影。

净饭王:梵语阅头檀,此言净饭,或云白净。佛之父王,迦维罗卫国主也。

摩耶夫人:具云摩诃摩耶,此言大术,或云大幻,谓能以大幻术,母诸佛也。

波罗叉:亦云毕利叉,此言无忧。

四大天王:北多闻天王,东持国天王,南增长天王,西广目天王。

忉利天王:即帝释天主、释提桓因也,《涅槃经》别有十一名。

毗首羯磨:此云种种工业。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三十二相:足下平满,有千辐轮相;手足柔如兜罗绵;足指纹同绮画;圆满纤长;足跟与趺相称;光润高满;双腨渐次纤圆;双臂垂膝;阴藏有梵相;毛孔绀青宛转;发皆右旋;肤不沾水;身皮金色晃耀;手足肩颈七处充满;肩项殊妙;膊腋充实;容仪洪满;体相端严;身量悉称;威容广大如狮子王;常光面各一寻;四十齿齐密,白如珂雪;四牙锋利;得味中上味;舌相净薄,能覆面轮,至于发际;梵音和雅,远近等闻;眼睫绀青齐整;鲜白红环;面如满月;眉相皎净,如天帝弓;眉间有白毫相;顶上高显,周圆犹如天盖。

八十随形好:详《华严》《大般若》《三昧海》等经。

耶输陀罗:此云名闻,移施长者之女,悉达太子之妃,罗睺罗之母。

瞿夷:此云明女,舍夷长者之女。《十二游经》及《释论》皆云是太子正妃,耶输陀罗为次妃。

鹿野:释长者之女,太子第三妃也。

波旬:亦云波卑夜,此云极恶,魔王名也。

三昧:此言正定,拣非邪定也。亦云正受,不受诸受,名曰正受。

六天:四王天至他化天也,详在后。

阿难:此云庆喜,亦云欢喜。生于佛成道日,故名。乃斛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

拘睒弥国:亦名憍赏弥,中天竺国之境。

摩因提:长者名。

摩邓女:摩邓,摩登伽母也。摩邓女,即指摩登伽。

目连:具云目犍连,此言采菽氏。

沙弥:此言息慈,息世染欲,慈济众生也。

安陀:近天竺之国。

优婆塞:又云邬波索迦,此言近事男,谓亲近比丘而承事故。亦云邬波萨哥,此言善宿男,谓虽在家,而男女不同宿也。

拘尸那城:此言角城,其城三角故。

迦叶佛:此云饮光,释迦佛之师,贤劫千佛中第三尊佛也。

卷二

八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八部: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比丘尼:此云乞士女。

优婆夷:又云邬波斯迦,此言近事女,谓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亦云乌波萨吉,此言善宿女。

鸠摩罗什:此言童寿,天竺人,龟兹王甥也。苻坚建元九年,太史奏有德星现外国,故迎至此。

茶毗:亦云阇维,焚化也。

三藏:经、律、论。

浮屠:此云高显,佛塔也。

弥勒:此言慈氏,姓也。继释迦而成佛,详《弥勒下生成佛》等经。

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般泥洹:即般涅槃也,见前。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三长斋月:正、五、九。

行者:修行之人也。

四大:地、水、火、风也。有内外四大。以人身言,骨肉为地,精血为水,暖气为火,运动为风。

天眼:天眼,五通中之一通。其间广狭不等,有外道天仙之天眼,有声闻、缘觉之天眼,有菩萨与佛之天眼。

摩登:具云摩登伽,此言本性,淫女也。后于楞严会上,闻法悟道,出家,名性比丘尼。

优钵罗:此云青莲华,非优昙钵罗也。优昙钵罗,树名,此云灵瑞,其树有实无华,若佛出世,或转轮王出世,此华方开。

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乃色究竟天之王也。梵语阿迦尼吒,此云窒碍究竟,又云色究竟,乃色界之顶天也。

阎浮提:具云阎浮那提,树名也。此言胜金,树下有金,故以名树。又因洲有此树,故以名洲。即南赡部洲也,其地七千由旬。

郁单越:此言高出,亦云胜处,即北俱卢洲也,其地十千由旬。

瞿陀尼:亦云瞿耶尼,此言牛货,即西牛货洲也,其地八千由旬。

弗婆提:亦云毗提诃,亦云弗于逮,此言胜,即东胜神洲也,其地九千由旬。

须弥:具云须弥卢,此言妙高。四宝所成曰妙,耸出众山曰高。在四大天下之中,其高十六万八千由旬,半出海水上,半藏海水下,顶有忉利天宫,日月行于出水上山之半。

娑婆:又云娑诃,又云索诃,此言堪忍。即释迦应化之土,大千世界之总名也。

四天王:欲界第一天也,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宫殿邻于日月。

忉利天:梵语忉利,此言三十三。在四王天之上,帝释居中。四面有三十二位小天子,为内辅臣。合成其数,非自下而上之三十三也。

夜摩天:具云须夜摩,此言善时分,在忉利天之上。

兜率天:具云兜率陀,此言妙足,在夜摩天之上。

化乐天:梵语须涅密陀,此言化自乐,在兜率天之上。

他化自在天:梵语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在化乐天之上,乃欲界第六天也。此上欲、色二界中间,有魔身天作王,王于欲界,方为欲界顶天。

由旬:亦云由延,亦云踰善那,乃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此方之驿。有作十六里者,有作三十里、四十里、六十里、至八十里者。

甄叔迦:此言赤色。

阿弥陀佛:梵语阿,此言无。梵语弥陀,此言量。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福德无量故。

三千大千世界:千日、千月、千须弥山、乃至千梵世天,名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实则一大千也。

摩尼:正云末尼,此言离垢。

八功德水: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能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卷三

七趣:《楞严经》以仙道合之六道,名为七趣。

三兽:象、马、兔。

梵王:是娑婆世界之主。

铁围:梵语斫迦罗,此言轮山,亦云铁围山,在四洲之外。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五阴:色、受、想、行、识。

声闻:闻四谛声教而得证果,名曰声闻。

九品往生: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共成九品也。义详《观无量寿佛经》。

十恶: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也。身,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骂。意,贪、瞋、痴。

泥犁:地狱也,此言无有,言无有乐处、无有赦处也。

阿旁:狱卒也,此言无慈。

光音天:语言之时,口出净光,名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顶。劫火至时,此天首免其灾。

地味:劫初地上所生之物也,状如煎热乳,味若细蜂蜜。

四生:胎、卵、湿、化。

梵行:持戒绝欲,名修梵行。

三生:即三世。

阿修罗:此云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故。亦云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故。亦云无酒,酿酒不成,瞋心誓断故。

十八梵天:即色界天也,在欲界之上。已断情欲,故称为梵。十八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义详《楞严经》八、九卷。

十六大国:皆天竺附近之国也,如央伽、摩竭提等。

二十八天王:欲界六,色界十八,无色界四。

非非想天:无色界极顶天也。

须陀洹四重阶级:梵语须陀洹,此云入流,诸法眼净,得预圣流也。合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四重阶级。

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法,而得悟道,故名缘觉。

独觉:出无佛世,独自觉悟,名为独觉。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欢喜地十重阶级:即十地也,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补处之尊:梵语阿惟颜,此云一生补处,言一来降生,即当成佛也。

附 录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死想 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返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张本。)

胀想 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青瘀想 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

坏想 皮肉既堕落,五脏于中现。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

血涂想 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

脓烂想 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

啖想 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

散想 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

骨想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烧想 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试看烟焰中,著得贪心否?

前诗粗示端绪,尚未谛审观察,复作五言律以广之。

死想 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

胀想 风大鼓其内,须臾胮胀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

青瘀想 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

坏想 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

血涂想 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埃尘。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

脓烂想 薄皮糊破纸,烂肉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

啖想 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乌腹,难干馋狗涎。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散想 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岂唯姿态失,兼亦姓名空。长短看秋草,秾纤问晚风。请君高著眼,此事细推穷。

骨想 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牵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

烧想 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烟。妄念同灰尽,真心并日悬。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

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顾此法门,何人修学?岂惟不思其义,抑亦未识其名,可胜叹耶!余山居无事,读《涅槃·遗教品》,因取其意,以入声律。俾歌咏者,正念增长,妄心息灭。置诸座隅,日以自警,并不忘遗诫云。

观身不净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内藏惟臭秽,外饰但衣巾。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观受是苦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著情。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若悟真空理,忧欣何处萌?

观心无常 妄心无住处,体相竟如何?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一家门户别(六根),六个弟兄多(六识)。扰扰各驰竞(如眼逐色、耳逐声等),纷纷总不和(如眼不与声和、耳不与色和等)。青黄俄改换(眼识无常),动静屡迁讹(耳识无常)。臭别香随到(鼻识无常),甜来淡又过(舌识无常)。炎凉易翻覆(身识无常),好恶每偏颇(意识无常)。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网罗。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

观法无我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得失闲忙冷热等,皆从缘生,不因我有)。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